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文化园地 >> 正文

【医德医风】中国首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

发布日期:2023-06-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中国首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国际护理界人员而设的最高荣誉。1907年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正式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1912年第九届国际红十字大会颁发了首届南丁格尔奖章。国际红十字组织通过对医务界人员救死扶伤精神的奖励,来推动人道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1983年,中国首次参加南丁格尔奖章评选活动,王琇瑛当之无愧获此殊荣。这是新中国护理工作者首次荣获的最高荣誉。

在中国医护界,王琇瑛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她是一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是推动生命工程建设的先驱,是众多“生命卫士”的杰出代表。

王琇瑛(1908.5.28—2000.9.4)

王琇瑛祖籍河北定县,早年曾在北京贝满女子中学读书,后考入燕京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31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和护士专业文凭。

护校毕业后,王琇瑛参加了医院工作,期间她认识到,在贫困的中国,把预防工作做在治病之前才是最大的节约。因此,她申请到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教学区第一卫生事务所去从事公共卫生护理和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1935年至1936年,王琇瑛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继续潜心于教学工作。1942年,协和医学院出现前所未有的窘境,医学院停办后,王琇瑛被迫离开。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期间,她编写了《公共卫生广播演讲集》和小学1至4年级卫生试验教学法及课本,后者曾在新鲜胡同小学被试用。

1943年,王琇瑛随护校部分教师从北平抵达成都,在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协助筹备护校复校事宜,被授予副教授职称。在四川期间,她曾利用暑假与华西大学社会系数人同往彝族地区考察,向彝胞传授卫生知识,帮助当地人搞好个人卫生。

1946年,王琇瑛回到北平,直至解放初期,一直担任着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护理主任。王琇瑛为医护事业的发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1931年至1950年,经其培养的公共卫生护士近500名,他们遍及全国各地,有的甚至在国外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琇瑛主动放弃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中。

1954年,《护理杂志》创刊,王琇瑛担任主编,为数万护士开辟了一块耕耘的园地。同年她被调至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部门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整顿了中等卫生专业教育,创办了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并兼任校长。1961年,她调任北京市第二医学院护理系主任,这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大学程度的护理系,从聘请老师、扩建教室到编写教材都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她发表了《护理新知识丛书》《家庭护理》《护理心理学概论》等20多篇关于护理工作的论文,探索、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护理的新途径。1973年,王琇瑛任北京第二医学院图书馆顾问,在她的指导下,大批外文书刊得到整理。1979年,王琇瑛任第二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护理顾问。

作为一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王琇瑛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950年8月,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为中华护理学会)改组,王琇瑛当选为副理事长。抗美援朝期间,王琇瑛亲率第一个护士教学队奔赴沈阳后方医院培训护士长,并到鸭绿江边考察战场救护工作。1977年,中华护理学会恢复活动后,她应邀赴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社会性。1978年,她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1982年,被选为北京市科协积极分子并出席了表彰大会,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30年的夙愿;1983年9月,王琇瑛当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邓颖超(右一)为王琇瑛颁发南丁格尔奖章

1983年7月11日,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二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全国政协主席、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邓颖超向王琇瑛颁发了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在颁奖大会上,75岁的王琇瑛激动地说:“我十分荣幸地接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我的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我认为,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日以夜继地辛勤劳动,刻苦工作共同获得的。我愿和为护理工作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护士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工作代表,共同分享这一国际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