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颈深部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手术获得成功

发布日期:2025-02-10    作者:     来源:手足显微外科病院     点击:

2025年2月9日,街道上节日的氛围依然浓郁,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里监护仪的滴声之中增添了细微而节律的“蜂鸣”之音,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庆棠教授亲自操作指导下,西安凤城医院郑晓菊院长团队顺利完成了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颈部高位舌骨平面以上的颈深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术中完成内径0.15mm-0.20mm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荧光显示淋巴液回流通畅。据了解,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颈部高位舌骨平面以上颈深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目前在国内外均未见同类报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庆棠教授术前指导显微手术机器人操作事项

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病院郑晓菊院长术前讲解手术设计和思路

世界难题新曙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隐匿起病、以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伴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和精神行为改变。据统计,全世界每3秒钟就有一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日益恶化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最终面临着生活无法自理的严峻问题,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AD因发病机制不明和治疗手段有限,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有研究表明,AD可能与脑膜淋巴管引流不畅、脑膜淋巴循环障碍有关,部分AD患者接受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后,能够一定程度上获得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改善。

专业拓展新疆域

在多年显微外科和超显微外科技术经验积累的前提下,西安凤城医院显微外科病院于2024年5月1日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已成功实施手术70例。经过术后观察和3-9个月的随访,总体临床效果满意,患者分别在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大小便、肢体运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春节期间在养老院里再次见到了张阿姨,她也是我们第1例接受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午后的阳光里她远远的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尽管没能叫出我们的名字,但仍能记得我们是西安凤城医院的医生,让我们惊讶之余感到欣慰。术后9个月的张阿姨,表情自然、说笑有度,据长期陪护张阿姨的护工反映,术后张阿姨与术前情绪暴躁、不识家人、随地便溺、半夜游走的时候判若两人。“现在情绪稳定、睡眠良好,对人和气、日常洗漱起居和大小便都能自理,也没有了半夜外出、占用他人物品等异常行为,近几个月情况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大的波动,照顾起来方便多了。”我们随访认知量表测试结果:术前5分,目前19分。

技术升级添羽翼

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需要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即在放大20-40倍的显微镜下利用更为精细的器械吻合口径为0.3-0.8mm的淋巴管或微小血管。理论上在越靠近淋巴管从颅内穿出颅外的区域进行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改善大脑淋巴循环的效果越明显。但在颈部高位舌骨平面以上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因空间狭小、部位深,操作难度非常高。术者在放大几十倍的镜下操作,每一次呼吸都可能造成人手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极其轻微的抖动,特殊的位置和手术姿势也难以长时间维持术者精力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这些都会对吻合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郑晓菊院长显微镜下进行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

朱庆棠教授操作显微手术机器人进行颈高位舌骨水平以上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

朱庆棠教授和郑晓菊院长讨论手术细节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庆棠教授和广州深度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显微手术控制系统(显微手术机器人)可智能滤除医生手部抖动,具有操作精准、稳定,术者舒适度高等优点。“尽管我们团队是2023年中国技协首届全国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大赛团体赛第一名,但在临床超显微淋巴管、血管吻合过程中,遇到0.3mm、0.2mm以下口径的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显微手术机器人的3D图像具有更精细的空间定位,提高了术者的操作掌控力,让更为稳定、精准的吻合纤细淋巴管静脉成为可能;颈部位置特殊,操作空间狭小,术者长时间固定位置操作身体需要承受一定的负担,而术者在显微手术机器人主操作台控制手术,具有较好的舒适性,避免长时间高度紧张状态”,郑晓菊院长介绍到。

据了解,西安凤城医院郑晓菊院长所带领的显微外科团队,前期在朱庆棠教授的指导下已完成陕西省首例显微手术机器人动物试验、国内首例微型游离组织移植临床试验。此次再次邀请朱庆棠教授亲自操作指导完成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颈深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手术中的应用,这也标志着该院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向精细化、智能化、系统化迈进一大步,也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质量提上新台阶,惠及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参与手术的朱庆棠教授团队和郑晓菊团队部分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