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随着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普外科赵强强护士长接到一位同事的求助电话,有一名5岁儿童因病需要长期化疗,需要PICC 置管,但是在某医院预约需要较长时间等待,眼见着化疗日期已近,家属很是着急。
紧接着,联系材料管理科,在院长助理王茜和材料管理科副主任张辉辉的大力支持、协调下,很快,适用于儿童型号的PICC管及时送到。
赵护士长立即邀请我院静疗MDT团队庞雅萍护士长(新生儿科)、超声医学科栗玉姣主治医师等综合讨论评估,制定患儿留置PICC的方案后,再与家属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由普外科赵强强护士长进行穿刺,超声医学科栗玉姣主治医师超声引导,护士长助理吴楠主管护师负责患儿正确体位,凭借护长熟练的操作技术,一针见血穿刺成功,整个置管过程顺利完成,置管后患儿状况良好。









与成人置管相比,幼儿缺乏良好的配合度、且血管更细、更脆弱,此次置管成功又一次展现了我院静疗MDT团队的实力。
迄今为止,我院静疗MDT团队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一针化无痛静疗管理理念,先后开展了迷你中线导管(Mini-midline)、中等长度导管(MC)、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PORT)置管、植入技术及维护。
专业的技术,满足患者不同静脉治疗的需求。
据统计,置管人群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最大年龄92岁,最小为新生儿,此次儿童置管为首例。 技术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这条“生命通道”已顺利使用,我们相信,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定能安全、有效地护航孩子度过治疗期,迎接健康的未来......。
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优势:减少穿刺痛苦,可长期留置:避免频繁静脉穿刺,尤其适合需要长期输液(如化疗、营养支持)的患者,减轻身体和心理负担。
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通过大血管(如上腔静脉)输注药物,可减少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对细小静脉的损伤,降低静脉炎或药物外渗风险。
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与普通留置针相比,感染概率更低;
提高生活质量: PICC导管外露部分可包裹保护,不影患者日常活动。
适用药物范围广: 支持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药、肠外营养液),且输注速度可控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