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技术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为患者可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在院领导及护理部蔡颖总护士长的大力支持下,肿瘤、老年病科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该项技术具有便捷、安全、可长期保留等特点,从而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2016年9月28日14:00,肿瘤、老年病科惠洁护士长带领科室骨干护士,在超声引导下成功为一名恶性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术,大大的减轻了此患者因输液带来的痛苦及不便,开创了我院超声下置管的先例,拓展我院静脉治疗新技术。
1、使用PICC的优点:
①在小血管输入这些刺激性药物,会引起内皮损伤,进而造成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PICC头端终止于上腔静脉,因而在输入药物时,高渗溶液或刺激性药物可被高流速和大流量的血液迅速稀释和播散。
②穿刺风险小,穿刺成功率高,外周置管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由护士操作。与颈内静脉相比颈内、锁骨下穿刺,穿刺风险大,穿刺成功率低,躯干部位留置,感染率高,短期留置(7-10天),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首选,由医生操作。
2、PICC的适用范围:急救期、中期到长期的治疗,持续型或间歇型治疗,需输注高渗性液体,需输注发泡性或刺激性药物,需输注血制品,或需反复取血。使用范围: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化疗、胃肠外营养(TPN)、静脉输入刺激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家庭病床的病人、早产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