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凤城医院检验科接收到一位来自肾病、内分泌科的中年女性患者“血常规标本”,其血小板结果明显异常,血小板数:20*109/L(正常人血小板数参考值为:100-300*109/L),已经进入危急值状态。血小板功能主要为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数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包括假性减少,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诸多麻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尤为重要。查看该患者的病历以“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月余后,血小板数未见回升,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检查为正常骨髓象。这种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数减少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检验科几名血细胞检查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后,决定本着寻求真相的态度一探究竟,严格执行检验科操作规程,先涂血片复检,15分钟后,意外发生了,显微镜下血小板数至少在100*109/L左右。我们更加困惑了,显微镜检查结果居然和患者病情描述及仪器检测的结果南辕北辙!带着这些疑问认真的查看显微镜视野,发现镜下血小板居然分布不均匀,且有聚集现象,我们以多年来的经验几乎可以断定这很有可能是“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此现象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赶紧找到一起送来的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和血常规标,在两台仪器上进行比对检测,同时取到少量未抗凝血手工计数,结果令人很欣慰,血小板数为120*109/L,原因终于查明,确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检验科工作人员及时联系临床,报告该患者检验结果并说明情况。


经过此事件,说明检验工作中责任心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很重要,同时再高端的仪器也离不开显微镜的结合应用、互相补充。虽然我们不与患者直接接触,但是在我们的心中每一份标本就等同患者,它就是患者的生命,而我们检验工作者用实际行动箴言“检验质量就是患者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