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部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在骨科就诊的很多病人,常常病人会说:我是腰扭伤,我是椎间盘突出等等。其实症状类似时往往会出现诊断不明确或诊断错误。盘源性腰痛就是常常被被忽略的一种早期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什么是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又称椎间盘内紊乱。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等证据。其主要病理是终板损伤、内层纤维环放射状断裂、椎间盘基质降解、椎间盘基质炎性反应、化学物质刺激外层纤维环神经末梢(主要是窦椎神经)引起疼痛。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的下腰部疼痛,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膝以下的疼痛;咳嗽、喷嚏或弯腰起身时或搬重物时加重以及不能耐受久坐等。
{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或无外伤史,下腰痛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周。
2、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坐的耐受性下降(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必须起立或行走以减轻疼痛),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
3、MRI表现典型的间盘低信号(黑盘征)、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4、椎间盘造影阳性,椎间盘内造影与诱发出复制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如何预防及治疗}
[预防:]
1.早晨起床首先活动腰部。每日早晨起床后,要首先活动腰部。平时多做收缩腹肌、伸展腰肌运动,以及散步和骑自行车等,都能防止和减轻腰疼。
2.学会放松,减少紧张。紧张可使血液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间盘肿大而导致腰疼,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愉快心境对防止腰疼有很大帮助。
3.保持正确姿势。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违背生理机能。久坐的人坐时要使背部紧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时而向后伸腰也是预防腰疼的好方法。
4.改进饮食生活、避免肥胖。若体型已发胖则要实行科学减肥。因为肥胖会给脊椎带来过大的负荷,同时由于腹肌松弛而不能起到对脊椎的支撑作用,会迫使脊椎发生变形。
[治疗:]
非手术治疗有:改变活动量;非甾体类消炎药;类固醇类药物病灶注射;功能锻炼等;微创治疗有(我科擅长及推荐治疗方法):腰神经根阻滞;腰交感神经阻滞;射频髓核及纤维环成形术;椎间盘内注射O3;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术,盘外髓核化学溶解术,激光间盘消融术,经皮间盘切吸术均不适用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