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凤城医院肾病科为一位患者成功建立即穿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据悉,这是西安凤城医院首次开展该术式,标志着“保护患者有限血管资源”的理想目标逐步实现。
患者入院后,肾病科主任路凌带领医护人员进行了认真的评估,患者年龄60岁,左上肢原有内瘘为桡动脉起始段内瘘,可穿刺血管距离短;且患者左上肢因为脑梗原因,无法保持长时间平伸位,无法长时间配合透析治疗。右上肢前臂血管耗竭,无法建立自体内瘘,右股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长,有一定的血栓形成及感染风险。经征得家属同意,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成功进行右上肢肱动脉-贵要静脉即穿型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术。

右上肢AVG术中

右上肢AVG术后
术后观察,患者的人工血管震颤明显,听诊血管杂音清晰,于术后第二天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中心护士长康艳丽亲自带领血管通路护理团队精心设计穿刺方案。整个透析过程中,血流稳定在300ml/min,透析顺利,患者无不适。透析结束后拔除穿刺针按压10分钟,观察穿刺针眼无渗血,周边组织无肿胀和瘀斑。

右上肢AVG穿刺示意图

右上肢AVG术后第一天成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据路凌主任介绍,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作为血透患者,可以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工血管移植内瘘(AVG)及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TCC)。在这三种常用的血管通路中,AVF是首选。但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及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期明显延长,血透患者将经常面对血管弹性差,短缺,闭塞,多次AVF手术失败等疑难血管通路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挑战和困扰。面对这样的难题,患者可以选择AVG及TCC这两种血管通路,但TCC由于需要放置在中心静脉内,后期将导致中心静脉闭塞、继发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常常作为最后一种血管通路。因此,面对无法建立自体内瘘的患者,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是一个优选的通路方案。
据路主任介绍,人工血管分为普通型人工血管及即穿型人工血管。普通型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术后,常常需要3-6周的时间,才能供穿刺透析使用;在此期间,需要使用其他的血管通路形式过渡。如果使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过渡,则存在中心静脉资源损伤的风险。
而即穿型人工血管有三层结构,外层是膨体聚四氟乙烯,内层是带肝素涂层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中层是低渗的硅胶层,由于硅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穿刺拔针后可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这种即穿型人工血管术后渗血少,水肿程度轻,患者痛苦少,而且弹性好,血流充足,便于穿刺,可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穿刺透析。因此,对于无条件行自体内瘘的患者,即穿型人工血管可替代临时导管或长期导管直接进行血管移植建立内瘘,避免了频繁或长时间中心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损伤中心静脉,符合我们保护中心静脉资源的一贯宗旨,为长期透析患者带来了福音。

即穿型AVG
我院的即穿型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手术的成功开展,是我院继前期开展超声引导下的内瘘PTA手术之后的一项新技术。标志着我院肾病科团队可以为透析患者提供通路建立、并发症的维护等一站式服务(包括AVF建立,TCC置入,AVG手术以及血管PTA技术等),为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带来更多安全与保护,全力保障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