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不断提升老年人群的识骗防骗能力,增强法治意识,9月1日起,“西安政法”新媒体开设《以案说法》专栏,持续发布一批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揭露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手段,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全力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敬请关注!
今天推送第8个案例:杨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提供养老项目等为名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基本案情】
2018年7月2日,被告人杨某某用自己的另一个名为邹某某的身份证(现已注销)注册成立某公司,并任法定代表人,公司住所地为西安市高新区。
杨某某设立该公司后,通过微信朋友圈、网络媒体、电视台等方式宣传其公司具有完善的养老产品、养老服务,夸大其公司具有强大实力,投资后可以获得高额返利和分红来吸引老年群众成为该公司会员。
之后,该公司无法如约兑付,投资群众陆续向公安机关报案。经鉴定,本案涉及投资人66人,借款金额共计223.56万元,实际缴纳金额共计222.28万元,已返还金额53.95万元,实际损失金额168.32万元。经查,该公司自成立之后截至案发,未向国家税务总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缴纳税款,且该公司自成立后以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主要活动。

【裁判结果】
本案由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一审,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

法院认为,被告人杨某某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组织业务员通过微信朋友圈、网络媒体、电视台等方式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向不特定老年群体以提供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吸收资金,扰乱国家金融秩序,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告人的行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此,依法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杨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对涉案未返还的168.32万元依法予以追缴,追缴不足部分责令杨某某予以退赔,依法按比例发还投资参与人。
【案例启示】
本案被告人一是通过宣传老年之家项目,包括老年之家俱乐部、老年之家APP商城、互助养老候鸟迁徙式养老等,以给老年人提供一切涵盖医疗、保健、养生、娱乐、老年用品、日常消费等服务,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切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幸福感为名吸引老年人进行投资;二是通过高额投资利润为诱饵,吸引老年群众成为其会员,之后被告人给投资人返利53.95万元后,因运营成本较高及经营不当,资金链断裂,致使66名投资人损失168.32万元。

人民法院提示老年人,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被不实宣传及高额回报蒙蔽双眼,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TkxNDA2NQ==&mid=2247559968&idx=2&sn=4bb030e5b4a5f0275199eac7fcab8866&chksm=fb89b41eccfe3d08cdf8d62d3e09e3e33e6ba0ee2c919c13441e5a625067f9528eaa617e01bc&mpshare=1&scene=23&srcid=0915Rhgo0qAO52QGybTDA4d6&sharer_sharetime=1663315643130&sharer_shareid=490b3fd84571130b3bfe022ac482e39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