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赛龙舟、挂艾草、驱五毒等。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仪式,那就是吃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那么如何健康吃粽子呢?
1.适量吃
粽子好吃,但不宜多吃。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黏度高,不易消化,食用过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

2.适时吃
吃粽子尽量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晨间、睡前的胃肠蠕动要比白天慢得多,这期间食用难以消化,更易引起积滞,刺激胃酸分泌,出现消化道疾病。

3.趁热吃
变冷的粽子,会变硬、变黏,而且动物油脂凝结成固体,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不是刚煮出来的粽子,建议充分加热后再吃,既避免细菌超标,也有利于消化。

4.作为主食吃
粽子是主食,不是小点心。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每100克糯米含350千卡能量。一个粽子通常用50克糯米做成,热量达175千卡;如果是肉粽,能量还会更高。为了避免热量摄入过多,一定控制食用量哦!

5.搭配蔬果吃
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不要与寒性瓜果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最后,提醒大家,粽子虽好,这些人不宜多吃哦!
1.患有胃肠道疾病者
粽子里的米 ,主要是糯米,糯米非常不容易消化,而且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会使人体分解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长时间在胃里面停留,会进一步的刺激胃酸的分泌,所以患有胃炎,食道炎,及胃溃疡的患者,尽量不要去选择糯米粽子。
2. 糖尿病患者
糯米,红枣,豆沙中的糖生成指数都很高,如果饮食中不加以节制,就会引起血糖的快速飙升,还会累积胰岛功能的紊乱,所以高血糖的人群,不要去选择红枣白米粽。家里有患有高血糖的人群,不要去买市面上卖的粽子,可以在家包杂粮粽子。
3.心血管疾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等都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热量,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4.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和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