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讲堂 >> 正文

【健康教育】黏黏糊糊胆脂瘤

发布日期:2024-07-01    作者:冯晨静     来源:眼耳鼻咽喉科     点击: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黏在耳朵里,造成耳闷、听力下降的到底是什么。

外耳道胆脂瘤,是阻塞于外耳道骨部的含有胆面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又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聍碎屑。

病因

不明。可能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如耵聍栓塞、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而产生慢性充血,致使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有关,若其排出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久之其中心腐败、分解、变性,产生胆固醇结晶,形成胆脂瘤。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成年人,单侧多见,可侵犯双耳。典型的外耳道胆脂瘤形成于外耳道的底部,表现为局部死骨形成。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胆脂瘤较大时,可出现耳内堵塞感、耳鸣及听力下降。如继发感染可有耳痛、头痛,外耳道有分泌物,具臭味。检查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胆脂瘤样物堵塞,其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外耳道骨部明显扩大。鼓膜完整,可充血、内陷。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后壁进而侵犯中耳,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引起周围性面瘫。

病例:

诊断

根据病史及外耳道内特征性的白色胆脂瘤团块即可作出诊断。病理学检查可确诊。注意和原发于中耳的胆脂瘤、外耳道癌及坏死性外耳道炎鉴别,必要时作颞骨 CT 扫描或乳突X线摄片

治疗

1.无合并感染的胆脂瘤较易取出,可用耵聍钩取出。

2. 合并感染时,应注意控制感染。但单纯地控制感染很难迅速奏效,只有全部或部分清除胆脂瘤后,方能促使炎症吸收。

3. 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者可在全麻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术后应随诊观察,清除残余的或再生的胆脂瘤。

4. 当病变广泛时,需行外耳道成型术,有时甚至需行乳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