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一个月前在上班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幸运的是,抢救及时,他活了过来。但是从那以后,小李再也不敢独自过马路了,甚至不敢再走平时上班的那条路。他总是控制不住地回忆起车祸时的场景,做梦也时常梦到血淋淋的画面。身边突然发出任何微小的动静,他都会猛地机灵一下看向响动的地方。他还时常记不起来自己刚刚做过的事情。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小李的生活,于是他走进了临床心理科的门诊寻求帮助,最终确诊创伤性应激障碍。(上述案例为虚构)
说起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很多人或许都不陌生,这一疾病作为网络热词已经走红多年。创伤性应激障碍其实是应激特有相关障碍“家族”中的一员,对于这一“家族”其他默默无闻的成员,你又了解吗?
一、什么是应激特有相关障碍?
应激特有相关障碍发生在离婚、亲人离世、恐怖事件等不幸遭遇之后,并且与这些事件直接相关。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快乐、烦躁、愤怒、攻击性强、选择性失忆等症状,也有可能伴有焦虑、恐惧的症状。
二、应激特有相关障碍主要有哪些?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应激特有相关障碍主要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延长哀伤障碍、适应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等。
1、创伤性应激障碍:可能发生在打击极大的事件之后。主要表现为反复回忆重温创伤事件,回避可能会想起创伤事件的活动、情境或人物等,高度警觉等。
2、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在长期、反复、难以逃离的非常恐怖的事件之后。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异常,认为自己渺小、无能、有罪,难以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等。
3、延长哀伤障碍:发生在至亲离世之后。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哀伤,思念离世的亲人,情感上非常痛苦,并且症状持续时间超乎寻常。
4、适应障碍:可能由各种事件引起。主要表现为对事件及后果的过度担忧、反复思考、无法适应。
5、反应性依赖障碍:儿童由于严重的照顾不当可能引发该疾病。比如因为先前照顾者的严重忽视或虐待,导致儿童尽管有了新的照顾者仍很少主动寻求其帮助,对照顾者的安慰也没有回应。
6、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同样发生于儿童受到的照顾非常糟糕之后。表现为儿童不加选择地亲近成年人。(以上疾病应激源及症状表现整理参考ICD-11)
三、如何预防应激特有相关障碍?
想要预防这类应激特有相关障碍的发生,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在创伤事件后五个月内及时进行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
2、对于青少年,可以在暴露于创伤事件后进行儿童和家庭创伤应激干预(CFTSI);
3、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可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酸甜苦辣咸,调成了生活的滋味。我们永远无法规避意外和创伤,但是通过了解应激特有相关障碍,学习预防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患病概率。愿我们经历风霜,仍向阳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