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是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很多控制体重的朋友却将其视为“长胖元凶”“升糖杀手”。还有部分人对碳水的印象等同于主食,认为减肥首先应该减掉它。那么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它跟主食有什么关系?日常生活中该吃哪些碳水?今天我们就带你一“碳”究竟。
碳水化合物是糖类、淀粉和纤维素的总称,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乳糖)、寡糖(如低聚果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并不是只有主食中才有碳水。饮食中的谷物、淀粉类蔬菜、水果、豆类、奶制品、含糖饮料、糖果及零食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碳水的来源。
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50%-65%的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除了“供能”,碳水化合物还参与机体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并具有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等重要作用。

由于我们的大脑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脱发、睡眠不好等问题,年轻女性还会出现月经周期的紊乱或者干脆停经。
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怕长肉,吃少了又不开心,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吃呢?我们可以选择碳水的“质”,控制碳水的“量”。分清楚“高质量”“低质量”与“劣质”碳水种类。
劣质碳水化合物通常指糖油混合物、深加工食品等。代表食物如油条、煎饺、饼干、米线、螺蛳粉、油炸面食、薯片、汉堡等。这类食物低营养高热量,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特别是劣质碳水经过深加工,加入了大量脂肪,热量超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及为了调味、防腐而加入的添加剂,对糖脂代谢影响大,容易让人上瘾。长期吃劣质碳水还会增加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低质量碳水也称“快碳”,是高血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这类食物吸收快,能快速补充热量,血糖和胰岛素波动大,饿的也快。长期过量食用易导致脂肪堆积引发肥胖。代表食物如糕点、甜食、含糖饮料和精米、白面以及绝大多数精制食物,也就是我们日常最常吃的食物。

高质量碳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碳”“好碳水”,主要来源于加工程度低,营养保留完整的天然植物性食物。“好碳水”结构相对复杂,食用后在胃肠停留时间长,饱腹感强,生糖指数低。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所以,这类食物是减肥人群的首选。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优质碳水包括全谷物、薯类、杂豆类、淀粉类蔬菜及低糖水果。

减重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热量需求,多吃慢碳、少吃快碳、杜绝劣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将白粥替换为无糖八宝粥,白面包片替换为杂粮面包;馒头替换为全麦馒头等。或者用红薯、玉米作为部分主食。儿童、老人及胃肠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避免全吃粗粮。
好碳水还得搭配优质蛋白(如豆制品、鸡蛋、牛奶、鱼虾、瘦肉)和健康脂肪(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坚果、鱼油),尤其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进一步稳定血糖,增强饱腹感。

减重不必与碳水为敌,关键在于选择好碳水,控制总量,搭配合理,才能实现健康持久的体重管理。朋友们,吃得对比吃得少更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