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怀胎的漫长旅程中,每一段旅程都充满挑战,孕妈们都怀揣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心中难免既紧张又兴奋。然而,有一种情况可能悄然降临,这就是胎膜早破。发生后如何应对呢?
何为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它可能会发生在孕期任何时间,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孕期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胎膜早破的常见因素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侵袭宫颈内口局部胎膜,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破裂,如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未及时治疗。
羊膜腔压力升高: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时,宫腔内压力过高,容易引起胎膜早破。
胎膜受力不均: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头盆不称等可使胎儿先露部不能与骨盆入口衔接,前羊膜囊所受压力不均;宫颈机能不全,前羊膜囊楔入,胎膜受压不均,导致胎膜早破。
创伤:孕期进行性生活、剧烈运动、羊膜腔穿刺不当等外力刺激,可能损伤胎膜导致早破。
营养素缺乏:孕期缺乏维生素、锌、铜等营养素,会影响胎膜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合成,使胎膜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引起胎膜早破。
对母亲和宝宝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
感染:宫内感染的风险随破膜时间延长和羊水量减少程度而增加。
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后宫腔压力改变,容易发生胎盘早剥。
剖宫产率增加:羊水减少致使脐带受压、宫缩不协调和胎儿窘迫需要终止妊娠时引产不易成功,导致剖宫产率增加。
对宝宝的影响
早产:37周之前发生的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宫内感染、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原因迫使胎儿提前出生。
感染:胎膜一旦破裂,容易引起宫内感染,易引起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颅内感染及败血症等
脐带脱垂和受压:胎膜破裂,羊水流出,胎儿失去了羊水的缓冲保护,胎头未入盆及胎位不正的胎儿脐带脱垂风险增高;如果继发羊水减少,脐带受压,可导致胎儿窘迫。
胎肺发育不良及胎儿受压:破膜时孕周越小,胎肺发育不良风险越高。羊水过少程度严重、时间长,可出现胎儿受压表现,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如铲形手、弓形腿及胎体粘连等。
如何预防胎膜早破
孕期保持外阴清洁、积极治疗妇科疾病,按时孕检。
孕期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摄入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控制体重增长,保护胎膜。
孕晚期禁止性生活,防止细菌入侵。注意安全以防外力损伤。
何为胎膜早破?
阴道突然“涌出”或持续“漏出”羊水是胎膜早破最典型的信号。羊水通常清亮透明无色无味,与分泌物和尿液有明显区别,分泌物通常较粘稠,尿液则有尿味且能控制。因此,如果内裤频繁湿透,或改变体位时有液体流出,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液体流出更多,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生“破水ˮ如何自救
保持平躺:立即平躺,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用枕头或衣物垫高臀部,保持头低臀高位。这样可以防止脐带脱垂(羊水流出过多时,脐带可能有被冲出的危险情况),尤其是胎儿尚未入盆时。
保持清洁:若条件允许,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细菌感染,更换干净内裤或垫上干净的卫生巾或消毒毛巾。
记录时间与情况: 记录破水发生的时间、观察流出羊水的颜色(清亮、黄绿色、血性)、量和气味等性状。
即刻就医:拨打120或紧急联系家人送往医院,强调“未足月、怀疑破水”!自行坐车前往时务必全程保持平躺或侧卧姿势。
一旦发生胎膜早破,禁忌以下行为:
·不要洗澡或坐浴,以免细菌上行感染。
·不要进行性生活。
·不要自行做阴道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