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病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临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长期低热、咳嗽、咯血等。除肺外还可侵袭浆膜腔、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肠道、肝脏、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脏器和组织。以空气传播为主。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接种对象和免疫程序】
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在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 PPD试验阴性的儿童(PPD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出生时接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lml。
出生时未接种时的补种原则为:3月龄以下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的儿童对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儿童(含4岁)不予补种。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⑸ 妊娠期妇女。
⑹ 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注意事项】
⑴ 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
⑵ 对适龄儿童免费接种。
⑶ 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本品,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⑷ 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的留观区域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⑸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还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
⑹ 家长(监护人)应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有无过敏史、患病史和家族病史等。

【不良反应】
少数人在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诊治。也可能出现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mm, 1~2个月后消退。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在接种疫苗后也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处理;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如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诊治并与接种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