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讲堂 >> 正文

【合理用药】服药后多喝水好,还是少喝水好?药师怎么说!

发布日期:2022-02-26    作者:张秀琴     来源:药剂科     点击:

我们都知道,服药需要喝水。服药喝水的目的是让药物顺利地进入胃肠道并被吸收,进而到达全身各个器官从而发挥药效。不过服药时喝水也很有讲究。有些药物服用时需要多喝水,有些药物服用时却需要少喝水或不喝水,若喝水太多,药效反而会降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些药物服药后需要多喝水?哪些药物要少喝水?

一、哪些药物服药后需要多喝水

1、抗菌药物:①磺胺类药,在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后宜大量喝水,以防止结晶尿和形成肾结石。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脏的毒性大,且多数在尿液中浓度高;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因此宜多喝水以加快药物排泄。③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用后应多喝水,防止药物造成肾损伤。

2、抗痛风药:应用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等,应多喝水,每日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减少痛风患者尿酸结石的危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对食管、胃黏膜损伤比较明显的药物:如氯化钾、阿司匹林、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强的松、双膦酸盐等,药物如果不能及早进入肠道,滞留在食管和胃中会慢慢溶解,会对食管、胃黏膜产生刺激,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炎、胃炎,甚至胃穿孔。服这些药应喝200毫升以上的水。其中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膦酸二钠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水、电解质紊乱,故应注意补充液体,使一日的尿量达2000毫升以上。

4、做成胶囊或软胶囊的药:胶囊或软胶囊主要是使用了食用明胶为材料,这种物质在遇水或遇热的条件下会出现结构变化,表现为胶囊变软发黏。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要多喝水,把药物冲过食管,避免药物与食管黏膜发生粘连。一般服药要用30~40摄氏度的温开水,应先喝一口水湿润咽部和食道,再用150~200毫升温开水送服。

二、哪些药服药后需要少喝水,甚至不喝

1、止咳类药物: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这些黏稠药物会黏附在发炎的咽喉部而发挥作用,用后应少喝水,尤其不应喝热水,如果喝过多水,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减轻药效。因此,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后5-10分钟内不要喝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这些药物服药后在胃中形成保护膜,服用时一般只需少量水即可,且服药后半小时不宜喝水。避免保护膜被水冲掉;但可以用少量水送服,以降低服药不适感,50毫升足矣。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服药后30分钟内应避免躺卧。

2、有的药不宜用热水送服,如一些对肠道有保护作用的益生菌制品。酶类(胰酶、复方消化酶)、活菌类(双歧杆菌)等,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主要防止药物变性被破坏而降低疗效。

3、不要用茶水、可乐、果汁各种饮料送服,主要防止饮料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总之,服药时喝水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根据药品的剂型特点、成分、代谢吸收途径等,选择合适的饮水量,不能千篇一律,通常通过仔细阅读说明书可获得相关信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可以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