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43岁的张阿姨发现颈部肿物,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甲状腺治疗后在西安一三甲医院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间断颈部不适,坚持服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年前患者感觉明显气短,检查发现甲状腺明显肿大。近半年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甲状腺乳腺科治疗。行CT检查提示:甲状腺肿大伴混杂密度灶,左叶为著,部分进入纵膈,气管受压右移,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拟行手术治疗,术前联系我科会诊,薛学文主任详询病史,两科室讨论后决定:先行双侧甲状腺动脉栓塞,再行手术切除,这样可以使肿大的甲状腺体积缩小,同时减少手术切除时的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2022年6月1日我科在介入手术室局麻下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手术自右股动脉插入导管,用微导管分别超选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管腔明显增粗,甲状腺体积轮廓增大,毛细血管网丰富,选用微球颗粒及弹簧圈栓塞,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适。

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栓塞前

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栓塞后
·科普·
临床上绝大部分甲亢为弥散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Graves病)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和高代谢状态,常表现为神经过敏、紧张、急躁、易激动、手指震颤、食欲亢进、怕热多汗、多食易饥及体重下降。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是甲亢治疗的基石,但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包括粒细胞缺乏症、肝毒性和血管炎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这种药物。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甲状腺介入(动脉栓塞)原理及临床应用】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治疗甲亢的一种新方法。原理:甲亢者甲状腺血流增大,同时供血动脉直径均比正常者明显增粗,动静脉循环时间加快。手术无需切口,穿刺股动脉,通过2-3mm针孔将微导管插至甲状腺动脉,再将特殊的栓塞材料注入,使甲状腺供血动脉闭塞,血供停止,腺体缺乏营养而变性、坏死、萎缩及纤维化,腺泡失去分泌功能,有功能的腺体总量减少,从而使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达到临床改善和控制甲亢的目的。
【适应症】
1.对使用甲状腺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粒细胞较少等,无法继续使用药物使甲状腺功能控制至正常者。
2.经长期、系统的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病情反复或无效的顽固性甲亢者。
3.行放射性131I治疗或手术切除治疗指征不强或有禁忌症者。
4.甲状腺重度弥漫性增大,有手术切除指征,但难以用药物做好术前准备者。
总结
甲亢患者个体化差异较大,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甲亢介入治疗(甲状腺动脉栓塞)是治疗甲亢尤其是顽固性甲亢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损伤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也较为确切,可达到等同于外科次全切术的效果,由于栓塞位于末梢小血管,侧枝循环不易建立,故优于单纯结扎甲状腺动脉的效果,能使70-90%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获得临床治愈。同时对机体损伤小,没有手术瘢痕,不易引起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术前准备的一种有效的新途径,有助于解决现有传统疗法难以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