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可也不能一直待在空调房里吧!外出除了注意防晒,如果有臭氧污染,也得做好防护!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在三级或以上,也就是达到轻度污染级别,且主要污染物中有臭氧时,就要适当采取防护措施。

1.普通公众的防护措施
一天当中,午后臭氧浓度逐渐达到峰值,且较高浓度会持续1~2小时。因此,应尽量避免在中午12:00到下午16:00之间外出。
含有活性炭夹层的口罩对臭氧的过滤效率可达97%以上,如需外出,佩戴这种口罩,对臭氧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同时,可穿长袖衣裤、戴帽子,防止臭氧对皮肤、头发造成伤害。
2.儿童的防护措施
臭氧常聚集在室外下层空间,儿童身高偏矮,会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同时,儿童呼吸频率高于成人,对臭氧的吸收量较高。因此,室外臭氧污染时,应关闭门窗,减少室外臭氧进入室内,尽量让儿童留在室内活动。夏季,室外活动课或体育课,尽量安排在上午。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三级或以上时,可将体育课等改在室内进行。
在户外儿童可佩戴含有活性炭夹层的口罩。患有哮喘的儿童,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或降低户外活动强度是预防臭氧诱发哮喘的最有效措施。
3.孕妇的防护措施
研究发现,暴露于臭氧会影响子宫动脉血流,进而限制胎儿的生长。妊娠早期急性臭氧暴露会增加后代肥胖的风险。因此,在孕早期特别要避免臭氧的急性暴露,夏季室外臭氧浓度持续升高时,应关闭门窗。必须外出时,佩戴含活性炭夹层口罩进行防护,并尽量缩短户外活动时间。锻炼时间也要选择早晨臭氧浓度低的时段。
孕妇在办公环境中,有可能受到复印机等产生臭氧的影响,可在使用复印机时开窗通风,避免室内臭氧的富集。
4.老年人的防护措施
老年人获得空气质量指数或相关空气污染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子女应多关心老年人,提醒其在空气污染时避免外出。夏季午后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室外臭氧进入室内。外出活动可佩戴含活性炭夹层的防护口罩。
室外晒太阳可促进身体维生素D的合成,通常可在上午9:00以前和下午16:00以后进行,热浪滚滚的夏日可以推后到下午17:00以后,晒太阳时可佩戴墨镜,避免阳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
5.办公室人员的防护措施
办公场所复印机、打印机的使用是室内臭氧产生的主要来源,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为复印机、打印机设置单独区域,与其他办公区隔开;
(2)复印区安排在室内通风换气良好的区域,必要时加装排风扇,以便稀释或排出臭氧;
(3)办公人员在操作复印机时,可佩戴含活性炭夹层的口罩。
6.室外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
室外工作应尽量避免安排在臭氧污染的高峰时段。臭氧污染时,室外工作人员可佩戴含活性炭口罩,适当穿长衣、长裤,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皮肤面积。
7.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防护措施
臭氧用于病房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后应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此类场所可配置便携式臭氧监测设备,检测臭氧浓度。医用臭氧消毒柜可放置在房间内通风较好的位置,防止设备臭氧泄漏,应定期检修、维护,防止设备因密封组件老化等问题导致臭氧泄漏。
臭氧用于疾病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疾病的治疗规范,严格控制臭氧浓度与治疗时间。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
8.农业、养殖业人员的防护措施
使用臭氧进行农业生产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提高臭氧防护意识,制定臭氧发生器及臭氧水的安全操作规范。
蔬果种植中,从业人员应在棚外使用遥控装置,尽量避免臭氧发生期间人员进入大棚。如需进入大棚,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佩戴活性炭口罩、手套、帽子、穿长衣长裤。臭氧对蔬果防虫处置后,应打开大棚通风,待臭氧浓度衰减、稀释后人员再进人。使用臭氧水进行禽类养殖和农业灌概时,从业人员应佩戴手套,防止皮肤接触到臭氧水。
9.臭氧职业暴露人群的防护措施
为保障易暴露在臭氧污染环境中的从业人员健康,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通风,可在使用高浓度臭氧的工序地点增设局部排风措施;
(3)生产工艺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员暴露;
(4)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污染区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5)配备应急处理设备,遇突发情况救援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处,并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徐东群,王秦.臭氧的认知、污染控制及人群健康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