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它是疾病与痛苦的避风港,也是生命旅程中不可回避的站台,见证着生老病死的轮回,映射着世间最真实、最复杂的人性图景。所以,我们临床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成长,努力地让自己成长为优秀的生命卫士。

在这里——终末质控,有两位从医40余年的“老太”(此为临床医生们所送雅号)——梁韩玲和王毅,她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着更加丰富的临床经验。年轻时,她们是扎根在急诊科的靓丽风景:各种疾病症状、体征、诊断和临床诊疗,信手拈来。应对急诊,游刃有余,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重新点燃生命之火。她们踏过一个又一个坑,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也曾收到一面面红艳艳的锦旗,这一切最终都变成了她们永远的财富——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
风风雨雨四十年,她们用青春和热血,用医者良心谱写出一曲激情的生命之歌。岁月不饶人,当她们的精力不足以奋战在临床一线,而质控科,一个可以继续发挥她们的光和热的地方。
“叮铃铃,叮铃铃……”这里的电话可以跟热线电话媲美。
“您好,质控科。”
“王老师,我有一份死亡病历,有些内容不知道怎么写?”“梁老师,我们有个病例诊断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哪个对病人更有利。”
新入职的医生,两位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他们的病历:这个主诉要简洁精炼地概括出现病史的所有内容;病情变化的描述要从基本生命体征、专科体征结合辅助检查来反应;十八项核心制度及病历书写规范的底线不可触碰。很多人都说:我们医生的职责就是用药物、用手术去治疗患者的病痛,病历书写、文字的记录都是浪费时间。一接到质控科的电话我就会觉得“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得需要治疗。不,你错了,我们书写病历不是简单地去记录患者的病情,书写的同时也是我们梳理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发现我们的治疗漏洞、也可能找到更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王老师,我太忙了,今天这本可不可以不修改了,从今天的病历开始我把它写上?”
“不可以,病历保存30年,这30年间,它一直存在那里,以错误的形态存在着,你能睡得着吗?你能放得下吗?你安心吗?”——这是王毅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灵魂三问”。
“所有我审核过的病历,我要让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朴实的语言,展现出王毅老师良好的职业素养。
“心尖搏动位置描述错误,虽然只是少一个“内”字,但必须修改。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梁韩玲老师工作中的严谨与执着,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各种规章制度、各种病历书写规范,那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书面文字,而是融入灵魂中的血与肉。不为金,不为银,只为看好医院的这道“门”!恪尽职守,为凤医的发展壮大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