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对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为临床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在护理期间,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后各种症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时间)消失时间,护理完成后,检测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两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率,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治疗完成后,在护理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2)护理完成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3)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率(P<0.05)。结论:小儿肺炎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相较于单一对患儿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加速患儿治疗后的恢复速度,提高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并且患儿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小儿肺炎;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有效率;满意率
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肺部从而引发肺部炎性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发病时常常出现发热、咳痰、咳嗽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可伴有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1]。当儿童作为肺炎患者时,由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自身患病程度的了解程度不足,可能出现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情被忽略的情况。因此小儿肺炎成为儿童易感染的的临床疾病[2]。近年来,在临床上对治疗小儿肺炎通常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及通过超声雾化仪将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以供患者吸入从而达到消炎的效果。但在在治疗后对患儿的护理上,传统护理方法存在患儿恢复时间长、护理有效率不高等问题[3]。本次研究采用了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措施,观察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期为临床此类患儿的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位,女性23位,年龄1.52~5.21岁,平均年龄为(3.69±1.32)岁,病程4~20个月,平均病程(5.26±2.11)月;观察组中男性26位,女性24位,年龄1.55~5.22岁,平均年龄为(3.72±1.35)岁,病程4~19个月,平均病程(5.41±2.25)月。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与对比研究。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4]中对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2)患儿年龄1-7岁,性别不限;(3)患儿未在入院治疗前服用其他药物;(4)患儿监护人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恶性肿瘤、肢体障碍等;(2)患儿对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药物过敏;(3)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4)患儿中途转院或放弃治疗。
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
1.3.1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给予超声雾化吸入,30 分钟/次,2次/天;观察组通过压缩泵雾化吸入,首先将药物添加到压缩泵中,并将压缩泵与雾化面罩相连,以1500 KPa压力、4.5L/分钟进行给药,雾化时间不超过10分钟,2次/天,面罩紧贴患儿口鼻,在距离患儿口鼻10cm处。此外,结合患儿神情及反应调整雾化吸入流量,一般情况下患儿初始雾化吸入量应由小变大,逐渐增加雾化量。两组患儿均经连续治疗一周。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的基础护理包括;基本入院检查、基本病史询问、保证患儿病房干净整洁定期通风。确保病房每天进行两次通风,室内温湿度控制在24~26℃和50%~60%之间。对患儿进行吸道隔离,确保患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
1.3.2观察组临床护理:雾化吸入前,医护人员应通过播放视频资料配合口头宣教等方式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帮助患儿家长了解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流程以及安全性和必要性;在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时给予患儿语言安抚且态度亲和,从而赢得患儿及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的信任,并起到安抚患儿家长情绪的作用。雾化吸入治疗中检查患儿呼吸道,清除患儿呼吸道内异物,在治疗时的体位一般选用半卧位或坐位,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患儿肺部脏器在重力的作用下扩张,以增加药物与肺部脏器的接触面积; 在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有无咳嗽、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治疗。除此之外,对于2岁以内以及不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应在患儿颌下放置干毛巾,防止超声雾化治疗过程中雾量过大形成水滴流入患儿颈部。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嘱患儿家长将患儿口鼻雾水擦拭干净,并给予患儿清水漱口; 此外,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和痰量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一般情况下,多使用10号吸痰管,对于痰液量多的患儿则使用8号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左右; 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言语鼓励,从而安抚患儿情绪,准许患儿看动画片,为患儿讲故事,以提高患儿雾化治疗耐受力[5]。
1.4观察指标:在护理期间,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后各种症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时间)消失时间,护理完成后,检测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两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率,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
1.4.3临床护理有效率判断标准:显效:护理完成后,患儿没有出现咳嗽症状,气急缓解(呼吸达到<40/min),无肺部湿啰音,无发热的表现;有效:护理完成后,咳喘显著减弱,气急缓解,肺部湿啰音显著降低,无发热的表现;无效:护理完成后,咳喘、气急、肺部湿啰音并没有显著性降低,存在发热的表现[6、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系统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完成后,在护理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 1两组患儿治疗后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
喘憋缓解时间 |
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
肺部功能恢复时间 |
对照组(n=50) |
7.78±1.29 |
7.23±0.97 |
7.18±1.89 |
7.97±2.61 |
观察组(n=50) |
5.25±1.94 |
4.67±2.89 |
4.75±1.64 |
5.97±1.91 |
t值 |
7.624 |
7.974 |
8.874 |
8.639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比较:护理完成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50) |
22(44.00) |
19(38.00) |
9(18.00) |
41(82.00) |
观察组(n=50) |
38(76.00) |
11(22.00) |
1(2.00) |
49(98.00) |
X2值 |
|
|
|
6.647 |
P值 |
|
|
|
<0.05 |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率(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n=50) |
17(34.00) |
24(48.00) |
9(18.00) |
41(82.00) |
观察组(n=50) |
37(74.00) |
11(22.00) |
2(4.00) |
48(92.00) |
X2值 |
|
|
|
5.958 |
P值 |
|
|
|
<0.05 |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以及真菌性肺炎, 于春冬季多发。临床常见症状为咳嗽、发热、憋喘、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近些年来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临床上小儿肺炎的数量逐年增长[8、9]。在临床治疗上学界一致认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治疗后的护理方面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10]。由于小儿肺炎对我国儿童健康安全的严重威胁,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有效的超声雾化治疗小儿肺炎治疗后护理措施[11、12]。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雾化治疗是一种气溶胶吸入治疗方法,其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成分分散成雾滴或雾粒,促进药物进入呼吸道和肺内,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湿化气道,从而达到消炎肺部的作用[13]。
本次研究观察组对患儿所实施的临床是对基于人性化护理并对其进行改进得来,护理干预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1)治疗前对患儿家属进行的健康宣教起到安抚家属,避免其产生担忧等负向情绪,防止其对治疗产生影响;(2)治疗是对患儿的体位管理与治疗期间各个细节的关注,起到对治疗效果的保障作用,避免因为患儿的自身问题对治疗产生影响的作用;(3)治疗后对患儿的治疗期间所产生的痰液进行清除和对患儿的安抚以及情绪管理,提高患儿对治疗的耐受力[14-15]。
本次研究收集了本院受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常规治疗后护理与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治疗后患儿各项症状的消失时间、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相较于单一对患儿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加速患儿治疗后的恢复速度,提高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并且患儿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邱利,王云,朱海云,张洁琼.趣味性游戏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肺炎患儿治疗情况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155-157.
[2]王建文,廖红.沐舒坦雾化吸入前吸痰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8):142-144.
[3]朱蔼欣,黎巧茹,黄春辉,陈琼,卢贤秀.健康教育在微波治疗仪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1):209-212.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 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5]党菊会.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03):503-504.
[6]朱翠敏,张乐国,白亚杰,刘志明,王琳琳,甄倩倩.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系统医学,2020,5(06):160-162.
[7]韩文莉,赵清,邢齐宁,万玉,杨蕾.全人照护管理模式在小儿支原体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08):1054-1055-1056-1057-1058.
[8]谷艳娟,邓童林,梁钰珊.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用风险管理护理对治疗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03):743-745.
[9]奚丽婷,张慧敏,彭才英,陈巧娟.儿科雾化治疗护理的循证管理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应用措施[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276-277.
[10]彭映雪.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5):173-175.
[11]朱蔼欣,黎巧茹,黄春辉,陈琼,卢贤秀.临床护理路径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小儿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3):120-122+130.
[12]罗孟兰,罗蝶华,何炜.门诊护理干预对儿童呼吸道超声雾化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0):89-91.
[13]吕霞.超声雾化与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比较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4):10775+10778.
[14]乔凤琴,张拴英.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法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4):2707-2708.
[15]张芳华,马永红,汤洁,陶春梅.中药塞鼻配合超声雾化治疗急慢性咽炎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9):2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