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通过开展常规护理工作以及不安全事件的防范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的综合评分指标。结果:实验组加强不安全事件的防范管理,针对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实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既优化了患者的护理效果,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加强不安全事件的防范管理格外重要,是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必须进行护理经验的总结,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保障他们的病情康复,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更加圆满,医院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研究
引言: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收治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患者疾病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要让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真正体现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存在意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强、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优选护理方案,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加强不安全事件的防范管理非常必要且关键。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进行了不安全事件防范对策的具体总结,报告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研究活动的100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1],提前说明了实验目的和研究意义,确保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临床调查,与家属做好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可知:对照组5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0:20,患者年龄在35-66岁之间,平均(49.57±3.60)岁;实验组5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8:22,患者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53.02±4.11)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仍采用的是常规化护理管理办法,简单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后,护理人员做到患者的用药指导、病房巡护、体征监测等工作即可。实验组应加强不安全事件的防范管理,要求所有的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不安全事件的防范对策,进一步提升防范意识,通过开展规范化的护理操作,设法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赢得家属的一致认可。针对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调整防范管理计划,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优化干预,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1.3 统计分析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最后实现不安全事件的总结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各项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实施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可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差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50 |
19(37.74%) |
17(33.95%) |
14(28.31%) |
36(71.69%) |
实验组 |
50 |
34(67.92%) |
13(26.08%) |
3(6.00%) |
47(94.00%) |
χ2 |
|
7.524 |
5.880 |
7.114 |
7.428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关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可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50 |
22(43.68%) |
13(26.04%) |
15(30.28%) |
35(69.72%) |
实验组 |
50 |
41(82.26%) |
8(15.90%) |
1(1.84%) |
49(98.16%) |
χ2 |
|
5.358 |
4.396 |
5.002 |
5.317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2.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的统计,可见表3:
表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组别 |
例数 |
护理操作不当 |
患者自身问题 |
医患纠纷事件 |
发生率 |
对照组 |
50 |
4(8.00%) |
5(10.34%) |
3(6.21%) |
12(24.55%) |
实验组 |
50 |
0(0.00%) |
1(2.19%) |
0(0.00%) |
1(2.19%) |
χ2 |
|
3.005 |
3.022 |
3.017 |
3.668 |
p |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患者的自身原因,都是导致不安全事件和医患纠纷的原因[2]。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增多,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不够重视工作细节,从而引发多种风险事件;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产生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心理问题,并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护患沟通有障碍,护理效果不尽人意;针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不够及时,患者及家属表示不满,态度较差,护理人员带着消极情绪开展工作,护理服务无法体现人性化,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非常困难[3]。针对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建议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第一,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积极改进护理质量,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第二,护理人员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不安全事件的防范管理,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体现临床护理的人性化,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第三,做好抗感染治疗工作,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尽量减少人为失误,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分享自己的护理心得,例会上研究不安全因素防范管理的可行性办法,集中更多的专业意见,从根本上提升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英.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9(02)68-69.
[2]李彦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J].营养保健,2019(35)115-115.
[3]张秋.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20(03)42-43.

(发表期刊封面)

(期刊目录)

(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