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在断指患者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断指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缩短指骨断指再植术,观察组在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采取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住院天数、康复总时间及患者对患指外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18%较对照组70.59%高(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康复总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对患指外形满意度94.12%较对照组73.53%高(P<0.05)。结论: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应用于断指患者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加快康复进程,且对患指外形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断指;无缩短断指再植术;吻合血管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
断指是一种临床手外科常见创伤性疾病,通常是因外伤或暴力而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损伤,需及时采取断指再植术治疗[1-2]。既往临床针对断指患者主要采取缩短指骨断指再植术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多数患者术后患指运动能力较差[3]。近年来,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成为临床关注点,主要是通过切取桡动脉掌浅支营养范围内正中神经手掌支、皮瓣及掌长肌腱,组成复合组织瓣,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选取我院68例断指患者分组探讨,以研究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在其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断指患者68例,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4.15±9.63)岁,断指发病时间1.5~7 h,平均(2.76±0.41)h,离断手指:环指9例,中指12例,食指13例。观察组女15例,男19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02±10.16)岁,断指发病时间2~7 h,平均(2.88±0.45)h,离断手指:环指8例,中指11例,食指15例。两组性别、断指发病时间、年龄、离断手指等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选取标准 (1)纳入:均属于断指患者;均为单指离断;均具备断指再植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同意书。(2)排除:不具备断指再植术指征者;存在手术禁忌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在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采取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轴心线选取患侧腕横纹,设计横行皮瓣(呈椭圆形),尺侧需至腕屈肌肌腱,桡侧需至拇长展肌肌腱,将周围皮肤切开、游离,促使皮下组织充分显露,在显微镜辅助下,对桡动脉掌浅支进行解剖,至远端舟骨结节(2 cm左右),切取范围:3 cm×2.5 cm~6.5 cm×2.5 cm,根据患者断指实际情况进行切取,包括正中神经掌皮支、掌长肌腱,组成复合组织瓣,对断指指骨创面采取游离移植桥接修复措施。吻合复合组织瓣浅、指背静脉,吻合指动脉远近端、桡动脉掌浅支两端。
1.3.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缩短指骨断指再植术:首先清理断指创面,将断端裸露指骨咬除,进行断指复位,采取内固定措施(钢针),对损伤肌腱进行修整、缝合,在显微镜辅助下吻合断指神经、动静脉。两组均于术后采取抗痉挛、抗凝、抗感染等措施干预,并采取相应康复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 (1)治疗优良率,术后3个月采用Johner-Wuhs法评估:优:16~20分;良:11~15分;一般:6~10分;差:0~5分。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康复进程,住院天数、康复总时间。(3)患者对患指外形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估,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尚可:60~69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18%较对照组70.59%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治疗优良率 |
观察组 |
34 |
20(58.82) |
11(32.35) |
2(5.88) |
1(2.94) |
31(91.18) |
对照组 |
34 |
14(41.18) |
10(29.41) |
6(17.65) |
4(11.76) |
24(70.59) |
χ2 |
|
|
|
|
|
4.660 |
P |
|
|
|
|
|
0.031 |
2.2 康复进程 观察组住院天数、康复总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s)
组别 |
例数 |
住院天数(d) |
康复总时间(月) |
观察组 |
34 |
13.81±3.76 |
1.63±0.47 |
对照组 |
34 |
18.35±4.05 |
2.28±0.34 |
t |
|
4.790 |
6.534 |
P |
|
0.000 |
0.000 |
2.3 对患指外形满意度 观察组对患指外形满意度94.12%较对照组73.53%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患指外形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不满意 |
尚可 |
满意 |
非常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34 |
1(2.94) |
1(2.94) |
10(29.41) |
22(64.71) |
32(94.12) |
对照组 |
34 |
4(11.76) |
5(14.71) |
12(35.29) |
13(38.24) |
25(73.53) |
χ2 |
|
|
|
|
|
5.314 |
P |
|
|
|
|
|
0.021 |
3 讨论
手部是人体重要部位之一,断指发生后,不仅影响手部精细活动,还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临床采取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的主要目的为恢复手指外形,尽最大限度恢复其活动功能[4]。由于手指部位解剖结构较为精细、复杂,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采取有效、可靠的断指再植术。
本研究针对断指患者在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采取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康复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该方案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主要在于,腕横纹复合组织瓣具有供区隐蔽、无毛发、对手部血供影响小等优势,且其皮肤结构、质地接近手指皮肤,加之其位置表浅,血管直径大小符合指动脉静脉口径大小,不仅有助于吻接,恢复浅感觉,还可一次性串联桥接修补,避免操作困难等局限性[5]。同时,该修复方法可通过复合组织瓣掌长肌腱、正中神经手掌支、动静脉分别吻接伸屈肌腱近远端、指固有神经近远端、指背静脉及指固有动脉近远端等操作,达到促使断指伸、屈指功能、手指感觉恢复及血管循环缺损修复等目的[6]。此外,供受区在同一术野,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加之桡动脉掌浅支血管解剖组织结构变异少,较为恒定,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在不影响拇指功能的基础上缩短治疗时间[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对患指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应用于断指患者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患指外形满意度。
综上可知,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修复应用于断指患者无缩短断指再植术中,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加快康复进程,且对患指外形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方彩琼,周志华,叶伟德.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7):1156-1158.
[2] 王海龙,于晓杰,王鹏,等.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端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术术后恢复中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3):1538-1540.
[3] 郑大伟,黎章灿,曹广超,等.多种类型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1):12-16.
[4] 赵民,田德虎,邵新中,等.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7):864-868.
[5] 董亮,张文龙,孙文弢,等.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7,22(4):345-349.
[6] 蓝国湖,许玉芸,郭顺锡,等.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串联修复缺损在无缩短断指再植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562-2564.
[7] 强力,薛明宇,卜凡玉,等.游离腕横纹嵌合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八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4):371-373.

(发表期刊封面)

(期刊目录)

(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