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阖家团聚、喜庆热闹却是相同的主题。不过,对于刚刚迎来新生命的新妈妈、期待着小宝贝降生的准妈妈以及小宝宝们来说,平安健康地度过新春佳节是第一位的。
1、饮食:清淡与果蔬结合
春节期间难免有很多大鱼大肉,所以孕早期的准妈妈们最好给自己单独准备一些清淡而营养丰富的食品,多进食蔬菜水果。中孕期可以随意进食,但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太多的主食或甜食,否则会使自己增加太多的体重而宝宝增长则不多。孕晚期进食过多会导致上腹部不适,应该少量多次进食。
人们在过节期间常常每天只吃午、晚两餐,这对肚子里的宝宝很不利,孕妇应该在两餐中间加用一些鸡蛋、牛奶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
虽然有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对宝宝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为了您和宝宝的健康,还是尽量不要饮酒。
2、休闲:近郊活动最适宜
怀孕3个月以内的准妈妈最好别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也不能太累,否则容易流产;怀孕7个月以上的孕妇出游更需注意,奔波劳累易造成早产。
不论你怀孕多少个月,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过节期间不要熬夜,最好能在中午小憩一下。长时间坐在沙发里的姿势不利于子宫的血液供应,所以不要看电视太久,看电视一段时间后应适当活动,或在看电视时坐直一些。
春节期间逛街、逛庙会是很多城市居民过节的主要方式,但如果肚子里怀着小宝宝,可要小心,逛街逛庙会时千万不要被人挤压碰撞,还是别去人太多的地方为好。
3、娱乐:独乐胜过众乐
孕妇尽量少串门,避免人多嘈杂的环境,在家看电视、看碟,注意收看时间不宜过长,多看漂亮的影视节目和图画,少看打打杀杀血腥的电影;多听悠扬的乐曲,不听摇滚和蹦迪的乐曲。收看节目时,最好采用半卧位,背后垫一个靠垫,下肢可以抬高,将腿放在小茶几上,防止下肢静脉曲张。中午注意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不要熬夜。
4、就诊:出现不适不可掉以轻心
绝大多数能进行产前检查的医院在春节期间都有急诊24小时开放,出现头痛、头晕、眼花、发烧、尿少、腿脚等处水肿、皮肤瘀血点、心慌、肚子痛、出血、阴道流水等情况,随时要去医院就诊。
5、营养平衡,母婴健康
坐月子期间产妇的饮食应避免冷、硬、辣的饮食,多食用较软、易吸收、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保持少饮多餐。
月子里的前15天最好流质饮食,如小米粥、大米粥、各种肉汤及面条,副食主要以蛋类及鱼类和易消化的蔬菜少许为主。过15天以后可进食大米、小米、饺子类,但必须煮熟煮烂,副食可增加些汤菜、炒菜,如菠菜、白菜、瓜类或西红柿等,必须炖烂,既有营养又有利于吸收。
6、环境幽雅,避免“太闹”
现在虽是冬季,但千万不可紧闭门窗,每日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通风时应将新妈妈和宝宝换到另一个房间。通风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空气对流,这样可以保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上下。
过节期间难免家人或者邻居会放鞭炮,鞭炮的声音会影响产妇的休息,但一般不会造成婴儿的听力损伤,虽然也许会影响小家伙睡觉。因此,家里正有产妇的家庭就不要燃放鞭炮了,确有风俗的问题,放几个烟花还是可以的。
7、心理调节,适当运动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的难免会问问男孩女孩儿的问题,家里有些老人确实会有生男生女的情绪变动,产妇应把握自己,保持和谐、满足、喜悦的心情,这个时候丈夫最应该爱护自己的妻子,给予她心理上的支持。不良情绪不仅对康复产生消极影响,同样会对乳汁分泌产生消极影响。临床许多产妇产后缺乳,就是由生气引起的。
产妇虽需要注意休息,休息是恢复体力的重要方法,产妇经过分娩过程的劳累,疲惫之甚是情理之中的。但休息应注意科学安排,不宜连续休息时间过长,特别是分娩三天之后,应适当活动,做到以动康复、以动养身,这样有利于增加食欲,有利于乳汁分泌,有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