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颖妈妈,见信好。此时您应该已经能适应有孩子加入生活的日子了吧,想来您已经出院两月有余了。
还清晰的记得您临产后进到产房的所有细节,刚开始因为宫缩痛显得疲惫不堪,连说话都几乎没有力气,好在有麻醉镇痛,大大减轻了宫缩疼。您开始和我聊天,表达了自己强烈的顺产意愿,我也十分高兴,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
然而事与愿违,在时间过去了9个小时后产程进展始终不如意,期间我们也根据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最终检查发现胎儿入盆后姿势不对,是仰面朝天的姿势,我们称之为“枕后位”,这种情况大多能在宫口逐渐开大,胎头慢慢下降并随着母体适当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纠正。可是因为入盆姿势不好,导致胎头与宫口没能完全紧贴,所以宫口开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进展了,宫口不扩张胎头不下降,那么枕后位就无法得到纠正,形成了闭环式的结果,这就不得不通过剖宫产来结束分娩。这不是我们任何人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助产士啊。所以当一些孕妈妈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感叹说“早知道这样一开始就选择剖宫产了”,助产士却不能这样想,因为我们清楚,没有“早知道”。
助产士的工作职责除了接生以及其他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观察产程,需要敏锐的、及时的发现产程进展过程中的异常并报告医生后进行合理干预,防止因这些因素导致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是“产道,产力,胎儿和孕妇的精神因素”,真真是缺一不可,您在产程进展过程中就是因为“胎儿”的因素最终没能顺利分娩。大多数人都知道胎方位分为“头位,臀位和横位”,很少知道产程中的“分娩机转”,每一个头位分娩的孕妇都需要辨别机转正不正,也就是孩子在下降的过程中有没有很好的旋转,以确保以胎先露的最小径线通过产道。
分娩机转是指胎儿先露部分被动性的进行一系列适应骨盆平面的转动。我们分为“枕前位,枕横位,枕后位”,通常还分左右。这个大多是宫口扩张后至少3cm以上才能准确的查清。所以产检什么都好好的,并不代表产时分娩机转就一定是正常的枕前位,就像产检过程正常但产时任何时候胎心都有可能突然不好一样无法预测。
记得工作不久之时,“无痛分娩”尚未普及,减轻疼痛最常用的是“导乐”分娩。有一个孕妇做了导乐,整个过程非常配合,但是最终因为胎头迟迟不下降转为剖宫产,看着孕妇痛苦的样子我感到深深地无力,尤其是面对家属,听到他说“没关系,你们也尽力了”时,我非常难过、非常难过,那时候多希望自己拥有超能力,不贪心,只希望能精准的知道每一个孕妇从一开始就该选择什么样的分娩方式,避免这样受两次罪。
还清晰的记得您临产后进到产房的所有细节,刚开始因为宫缩痛显得疲惫不堪,连说话都几乎没有力气,好在有麻醉镇痛,大大减轻了宫缩疼。您开始和我聊天,表达了自己强烈的顺产意愿,我也十分高兴,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活动量大大减少,又比较注重孕期营养和服用保健品的情况,巨大胎儿多了起来,分娩时产力不足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且各类妊娠期合并症高发,初产妇年纪逐渐偏大,当然不是不能顺产,也遇到过四十岁生一胎的,不过这位孕妈妈孕期体重控制的很好,也了解了比较多分娩相关的知识,所以过程比较顺利。这就好比对于非职人员二十五岁登一座山和三十五岁登一座山的体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为了能顺利的成功的登山我们应该在前期做一些准备工作。生孩子也是呐,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对于这个事的恐惧也会降低一些,就算不能,如果能增加配合度也是值得了解的,因为确实存在分娩过程中无法配合导致的顺转剖,这是最让人遗憾的。
亲爱的小颖妈妈,很遗憾没能帮助你顺利分娩,也感谢您在分娩过程中的包容和对于最终没能顺利分娩的理解,衷心的祝愿您及家人健健康康,平安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