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凤医的病案人,每当病人出院,病历将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病案室。经过整理、排序、装订、上架使之成为完整的归档病案册。“喂,你好!科室交接的病历里边少了出院记录,请尽快送至病案室”这是整理病历时办公室经常传出来的声音,也是忙碌岗位上最常见的一幕。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每天干着普通又重复的工作。也许正是心中有执念“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然而,在医疗系统中,还有这么一群人默默无闻,却仔细翻看患者的每一份病案,核查每一个诊断和手术操作。她们需要熟练掌握ICD编码,了解医保规则,熟悉卫健委病历书写规范,从病案中提取关键信息,给每份病历赋予正确编码。她们的工作需要细致入微,用符号和数字记录患者的健康信息,给医生提供检索病案的依据,帮助医生做出精准临床决策,为后期开展临床研究做好准备。
她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跟随医保付费改革的脚步,及时调整工作模式,突显医患双方利益最大化。为了守住初心,她们配合医保,反馈问题病例,沟通临床科室,规范病历填写。随着DRG的到来,对于编码员日常工作更是挑战,一份心内科支架手术操作,至少需要4个编码,那心脏支架手术病历,谁来做主要手术?球囊扩张术,还是支架植入术?病案、医保都认为是支架植入术,但就是不入组,问题到底在哪里?骨科的脱位手法整复术,核查手术操作字典ICD-9-CM-3,竟然都没有分类,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死亡病历编码怎么就一不小心进入低风险组了呢?每天面对的都是新问题,但工作责任感与信念感,让她们有问题想办法,没办法找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会取代她们的部分工作,但她们的名字值得被大家记住——“病案编码员”。是,就是我们,凤医的编码员。
感恩凤医的领导们——一群可敬的人。如果没有医院这个大平台,也许此时此刻,我们还在久久踟蹰,徘徊不定,学不能所用。我们知道,再优秀的演员,也需要有合适的舞台表演。而这个舞台,不正是院领导们为我们精心打造的工作平台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得以锻炼,得以提升,得以收获。
病案室,从起初一台复印机5个人,撑起一个科室,到现在各个岗位人员配置合理,工作流程井然有序,分工明确;从我们手写书写病历袋到扫描病历打条码;从建院初期,仅有1名编码员,到现在,我们从一个人到5人一小组;从单一方式的学习到系统学习;从省级培训到国家级培训;从考取省级编码证到考取国家级编码证;从代表医院参加省级比赛到代表省级参加国家级比赛;一路走来,都是离不开院领导的支持和科主任的精心培养。
感恩凤医的同事们——一群可爱的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我们的习俗可能有所差异,语言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每年4万多份病历的正确归档,2万多人次的复印量,不正是大家团结互助,携手共进的最好证明吗!假如说医院是一架机器,我们便是这架机器上每一环节不可或缺的零件,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澎湃的激情,为医院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再创辉煌!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平凡与伟大的辩证法就在于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能创造不凡的社会价值,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书写不凡的人生华章。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无论是时代的更迭还是行业的革新,病案人始终把病历质量作为管理的中心,以“信仰之笔”书写青春坚守、以“担当之墨”书写青春奉献、以“实干之纸”书写青春业绩、以“匠心之砚”书写青春价值。让我们一起迎接凤医新时代,做好凤医病案人,共创凤医高质量发展美好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