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在进食冰镇啤酒后,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感胸闷、气短明显,同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急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心肌酶、心肌三项、心电图、胸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治疗,以“胸痛4小时”转入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经了解,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但 抽烟15年,平均20支/日。
见到病人后,发现他表情略痛苦,身体略屈曲,几番询问后,首先想到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常规排除心脏方面疾病,便让护士做了十八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提示:V1-V4导联T波直立高耸,ST段未见明显抬高或压低,与急诊科做的一模一样。全面查体之后,将情况告知主任,主任告诉我,有些年轻人心电图可以出现T波高耸,建议复查电解质,动态观察心电图,同时追踪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记物。因为我从事临床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对于这样的回答无疑让我陷入两难的境地,双联抗顿服给还是不给,消化道出血、穿孔肯定不给,若是急性心肌梗死必须给。无论从年龄、发病诱因、还是现有的检查指标,都告诉我该患者更倾向于消化系统疾病,几经斟酌后,最终决定不给,但还是继续给予了追踪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等相关检查。
待所有事项处理完,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已过了下班时间。回到住处后,浓浓的困意向我袭来,简单洗漱一下准备睡觉,忽然手机微信群里弹出值班老师发来的图片,习惯性点开来看,瞬间睡意全无,立刻向医院跑去。因为,我负责的这位病人心梗了!
气喘吁吁地来到科室,走到病人床旁,只看到守在床前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顿时不由得莫名的心痛。再次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复查心电图仍无动态演变,不停询问病人有何不适,反复与那位老大爷沟通,同时进行了术前准备,就这样心惊胆战地过了一夜。第二天再次复查相关辅助检查,心肌酶谱持续增高,心肌损伤标记物持续阳性。同时,心电图有了动态演变:V1-V4 ST段弓背向上抬高。就这样,我的病人被送进了手术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小时,两小时,病人还没出来,瞬间心里涌现出一丝不安。终于,在140分钟后,病人被推出了介入室,看到他脸上那灿烂的微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主任告诉我,手术过程还算顺利,造影结果提示:前降支中段发出第一对角支后完全闭塞,可见血栓影及钙化影,并于前降支中段植入支架一枚。堵塞的血管完全打通,病人安全了。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吸烟的危害性:以此病人为例,他除却吸烟之外无任何危险因素,为什么会得“老年人”得的病?他自己也很疑惑,为什么他会得心梗?很多人会问,吸烟多,不是应该损伤肺吗?其实不然,烟草中的尼古丁、二氧化碳等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较不吸烟者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合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内粘附聚集,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HDL-C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被动吸烟者亦如此。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让人忧心的是,国内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年轻化趋势明显,从危险因素来看,吸烟是个非常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这无疑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环境有很大关联。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高达52.9%,20-34岁的现在吸烟者中,52.7%在20岁以前就成为每日吸烟者;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所以,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或家人有吸烟者,请一定提醒他们请为了自己及家人,珍惜生命,远离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