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吞咽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疾病伤害的增加以及一些药物的应用,包括咽和食功能异常及结构性病变所致的吞咽困难(deglutition disorders,DD)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情况所致的吞咽困难及因其可能导致的严重预后不良已开始引起临床医务者的重视。

【吞咽障碍分期】
认知期:食物的认知(高级脑机能)。
准备期:吃食物、咀嚼、食团的形成等随意运动。
口腔期:从舌向咽部运送(随意运动)。
咽喉期:通过咽喉,鼻咽腔、喉头关闭,呼吸停止(吞咽反射)。
食道期:通过食道,蠕动运动。
认知期:
认识食物的性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表情感情的变化(情动反应),每口吃的量,口腔过敏的有无,辅助进食的方法等。
准备期:
口唇、咀嚼肌、舌肌的随意运动,口腔缺齿的情况,假牙的有无与合适程度,注意观察进食后口腔内残留食物的部位。
准备期过程:
首先门齿咬住食物,然后切断食物,舌和颊部的运动使食物到达臼齿位置,饮水时液体进入口腔后口唇关闭避免洒漏,舌移动食物与唾液混合。舌呈凹状,舌的边缘接触上颌臼齿的腭粘膜,防止食团侧方移动。
口腔期:
舌根抬起,接触软腭避免食团落入喉部。通过牙齿、舌、唇、颊肌的动与感觉协调作用形成咀嚼运动,使进入口腔的物质形成食团或液体并推动至咽部。
咽期:
腭帆提肌、腭帆张肌收缩上提软腭,舌骨上肌群收缩将舌骨前上提,喉结构上提并沿纵轴向前旋转,声带关闭,杓状肌与会厌接触封闭喉的入口,杓状软骨内向运动关闭喉前庭。舌、咽缩肌收缩加上重力使食团通过环咽肌进入食管,咽肌收缩使长轴缩短,喉前庭与梨状隐窝消失,咽部括约肌顺序收缩推动食团或液体向下并清除食物残渣。
食管期:
食管上括约肌(UES)通过抑制咽部周围与咽部括约肌而舒张,从而使食物顺利通过食道。正常吞咽的基本特征可总结如下:实现并维持对食团的控制;通过产生不同的压力,推动食团尽快通过咽部;最大限度缩短呼吸暂停时间;防止食物或液体挤入鼻咽或喉部;防止食管排空过程中胃内容物反流;消除咽部和食管内食物残渣。

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脑卒中后遗症、脑外伤、脑瘫、痴呆、帕金森氏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头颈部癌、药物、牙齿脱落导致咀嚼能力下降。
症状:吞咽食物困难;吞咽时疼痛;喉堵塞感;食物从口中洒落;口腔中食物残留;唾液多;流涎;口干;进食前、中、后呛咳;食物挂在舌以及喉部;吞咽后声音改变;进食时间延长;食物以及胃酸返流;固体食物比水难咽;水比固体食物难咽;食物堵在胸部;烧心;经常反复发生肺炎、支气管炎;消瘦。
关爱他人,从进食开始,愿所有人畅所欲言,开怀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