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所经历的事情总存在太多的偶然性,但又有它的必然性。
小悦悦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20g,当再次为人父母的喜悦刚刚来临,还来不及多抱抱她,孩子便住进了新生儿科,生后不足16小时,黄疸迅速加重,而更可怕的是,母亲血型为AB型RhDCCee,孩子的血型为B型RhDCcEe。急查溶血全套,积极光疗,结果未出乎意料,溶血阳性,小悦悦患的是导致新生儿早期黄疸所有因素中最重,也最凶险的新生儿Rh溶血病。不要说儿科医生,就是工作多年的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Rh溶血病在她们的工作生涯中可能也只是个传说。许多Rh溶血病例在胎儿阶段即出现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水肿、心力衰竭,甚至导致反复流产、死胎,无疑小悦悦是幸运的,但黄疸及贫血进行性加重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旦发生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对家庭、对患儿都是致命的打击。

主管医生立即请示王汉玲主任,主任指示积极强光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严密监测黄疸进展,随时做好换血准备。经过严密监测,患儿黄疸、贫血进一步加重,吃奶时氧饱和度下降,肝功总胆红素已达换血指征,王汉玲主任当机立断,决定换血!一场与病魔争夺患儿生命健康的冲刺跑开始了。患儿换血所需的血源特殊,ABO血型与患儿相同,Rh血型与母亲相同,并且需要置换的血量至少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倍,而母亲的血型是“熊猫血”中的稀有血型,积极联系检验科、省中心血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好消息传来,配型成功,当血送到科室时,已经凌晨。王汉玲主任有多次临床成功换血经验,但对于我院新生儿科而言,尚属首例,换血前需建立2条静脉通路,1条动脉通路,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血液的温度,以及进出入量平衡,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换血开始、换血中、换血结束时均需监测血凝、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血常规、血气、血糖等各项指标,换血结束后仍需严密监测,稍有不慎,换血过程中及换血结束后可能出现低体温、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毛细血管渗漏、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种并发症。操作、记录、巡回、监测、外勤,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检验科工作人员随时急查所需检验指标,快速回报科室,王汉玲主任及庞雅萍护士长整夜守在小悦悦的身边,指导着换血治疗的整个过程。

这深夜,人们都沉沉的进入梦乡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在病房里,医院的楼道里匆忙的奔走着,各种仪器前忙碌着,为小悦悦开通了一条通往健康的生命快速干道。当曦光照射进每一扇窗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悦悦安静的躺在她的暖箱里,肤色红润,而守护者们眼睛通红,声音沙哑着,面带着微笑又投入了新的工作。经过数天的观察监测,小悦悦可以健康的出院了,看着怀中可爱的宝宝,爸爸连声道谢,言语中满满的都是对大家由衷的敬意,这一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