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癌症的阴影笼罩时,化疗常常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这场与病魔的战斗并非一帆风顺,化疗在发挥功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扰的副作用。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化疗副作用的“来龙去脉”,并探寻应对的攻略。

以下整理了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攻略,建议收藏!
一、脱发
脱发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应对措施:
头皮冷却法:在化疗前或化疗期间使用冰帽;使用假发进行美容装饰;注意保护头发,吹头发时,避免长时间高温吹发。
二、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化疗前可遵嘱应用安定、异丙嗪、地塞米松、胃复安等药物;建议患者在给药前2-3小时进食,化疗前的30分钟不再进食。

三、周围神经病变
最常见的症状是手脚麻木,可引起手脚麻木的药物如紫杉醇,顺铂,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来那度胺,沙利度胺,长春新碱等。
应对措施:
化疗尽量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深静脉置管、输液港等)。
用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避凉,佩戴手套,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及床栏,以免冷刺激诱发肢端麻木,洗漱应使用温开水,水果加温后再食用。

四、皮肤变黑
使用化疗药的肿瘤患者可能会发现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逐渐变得越来越黑,这是色素沉着所致。但是不用担心,色素沉着只是影响美观,停药一段时间后是可以恢复的。
应对措施:
目前尚没有明确有效针对化疗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手段,但并不影响化疗的继续,一般在化疗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或减轻。
五、过敏反应
紫杉醇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大多数是第一次用药2-10分钟左右发生,偶尔有患者用药后2-12小时发生。
应对措施:
在化疗前12小时和6小时分别口服10mg地塞米松片,给药前半小时遵医嘱吃止吐药、抗过敏药和抗组胺药等。
六、骨髓抑制
化疗期间常并发骨髓抑制,白细胞急剧减少,血小板数量降低,伴有贫血。
应对措施:
若骨髓抑制程度较轻,患者可通过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及生活方式来干预,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来增强营养加强免疫力。
若程度为中、重度骨髓抑制,由于感染风险及出血风险高,需要及时给予升白药、升白针、升血小板药物应用。

七、肝毒性
大多数抗肿瘤化疗药物诱导的肝毒性通常是由于特异性的反应导致,发病率很低,通常在给药后1-4周观察到。
应对措施:
遵医嘱定期检测肝功能;化疗前或化疗过程中适当使用保肝药物;当出现肝毒性征兆时,及时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可考虑更换化疗药物或继续用药。
八、肾毒性
化疗药物绝大多数通过肾脏代谢排出,导致的肾脏毒性反应主要包括血清肌酣、尿素氮上升。
应对措施:
类似于上述的肝毒性,需定期检测肾功能;化疗前后宜多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药物排泄。
九、贫血
细胞毒性药物尤其铂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是肿瘤患者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对措施:
日常应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严重贫血者则需要视情况给予输注血制品。
十、腹泻
化疗相关性腹泻可导致患者虚弱、电解质紊乱等。
应对措施:
化疗前后避免食用会加速肠蠕动的食物或饮料,如乳制品、果汁、水果、蔬菜、胡椒、辛辣食物等;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少渣食物,避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饮食;避免进食产气性食物,如糖类、豆类、碳酸饮料等。

十一、手足综合症
通常是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手掌和足底通常有刺痛感,几天之内可相继出现红斑、隆突,甚至出现脱皮和溃疡等。
应对措施:
在化疗期间通过用冰袋贴附在手腕和踝关节部位能够明显降低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避免接触热的东西,如日光照射和热水;穿宽松的衣服和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对皮肤产生不必要的压迫等。
十二、皮疹
皮疹作为化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含痤疮样药疹、麻疹样药疹、皮炎、红斑型药疹等多种情况。
应对措施:
为避免无意识抓挠皮肤的情况,应定期修剪指甲,入睡前戴上手套。
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2°左右,温度过高将会导致皮疹加重,洗澡水应避免水温过高。

总之,化疗副作用并不可怕,医患和家属需要齐心协力。患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任何不适。家属则要给予患者无尽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要相信化疗虽然带来了副作用,但也是战胜癌症的有力武器。每一个副作用的克服,都是向康复迈进的一步。只要我们了解它们、重视它们,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能够在这场与癌症的较量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