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常规检查揭开“隐形杀手”33岁的余某因干咳来我院就诊,做胸部CT时发现肝囊肿,大小约91*71mm,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肝囊肿”,却在穿刺引流后收到意外结果——囊液中检测出“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最终确诊为“肝包虫病”。详细询问得知该患者多次进食生牛肉、海鲜等食物并有犬类接触史。

一、什么是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分为两种类型:① 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的单房型棘球蚴病;② 是由多房型棘球绦虫或多房泡球绦虫的虫卵感染引起的多房型棘球蚴病。牧区、畜牧从业者或接触犬类较多的人群需特别警惕!
二、虫卵如何潜入人体?
肝包虫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传播链条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三、警惕这些症状!
余某的案例并非个例,许多患者早期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随着囊肿增大,可能出现:
- 右上腹隐痛或胀痛
- 触及硬质包块
- 皮肤发黄、发热
- 严重并发症:囊肿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引发腹腔播散、感染。
四、确诊肝包虫病需要哪些检查?
1、影像学:超声和CT可显示典型“囊中囊”“双层壁”或“蜂窝状”结构。
2、实验室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间接红细胞凝集实验等。
3、穿刺后囊液化验。
五、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2、手术治疗:内囊摘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外囊切除术。
3、介入治疗:经皮穿刺引流与硬化治疗、射频消融。
六、预防胜于治疗!4招远离肝包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 饭前便后彻底洗手,尤其接触犬类后。
2. 避免生食蔬菜瓜果,牧区饮用水需煮沸。
3. 规范处理牲畜内脏,严禁喂食家犬。
4. 定期为宠物犬驱虫,阻断传播链。
结语:肝包虫病虽隐匿,但可防可治。余女士的幸运在于及时发现了病灶,而更多人需要提高警惕,尤其生活在牧区或养宠家庭的朋友。若体检发现“肝囊肿”,请务必明确病因,别让“虫窝”悄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