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讲堂 >> 正文

“热死人”是真的

发布日期:2025-06-27    作者:荣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重症医学科二部     点击:

夏天,热到炸裂,持续高温预警,一些“热死了”的夸张口语化用词在一步步演变为现实,因为被热死,是真的有可能。

中暑很多被听说,其中热射病当属最危险的中暑类型,他以发病急,进展快,危及生命等特点强势进入人群视野,为了更正确的应对,从症状识别到急救措施,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什么是热射病?

也叫热休克或重度中暑,由于长期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表现

前驱症状:早期可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此时若能及时处理,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等,症状可能缓解。

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抽搐、昏迷等;皮肤表现为灼热、干燥无汗;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高危人群

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人群:如建筑工人、消防员、运动员等,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身体产热多且散热困难。

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差;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对高温的耐受性降低。

儿童及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中易发生热射病。

肥胖人群:皮下脂肪厚,散热相对困难。

预防措施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做好防护。

做好防护:外出时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它们可能导致脱水。

改善工作环境:在高温环境工作的场所,保持通风良好,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增加休息次数。
关注特殊人群:对年老体弱、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给予更多关注,确保其居住环境凉爽,及时补充水分。

现场急救

转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物,促进散热。

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用冰袋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降温;有条件的可用凉水喷洒或浸泡患者身体,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寒战,增加身体产热。

补水: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若意识不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发生呛咳。

呼叫急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