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当宝宝顺利出生的那一刻,大家都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中,只有宝妈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开始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产褥期。那么什么是产褥期?应该怎么护理呢?
什么是产褥期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坐月子”。因女性生产对于产道、子宫的创伤较大,若不注意,可能出现产褥期疾病,如尿路感染、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部分女性还会因情绪问题,出现产后抑郁。因此,产褥期的保健至关重要。
1、合理营养
产后饮食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细胞修复,如:鱼、肉、蛋、奶等;蔬菜、水果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维持消化系统健康;注意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2、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有利于产后的健康恢复。产妇每日的有效睡眠8-10个小时,要养成与孩子同步休息的好习惯。
3、适宜的休养环境
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舒适安静,床单清洁、干净,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一般24-26℃ ,相对湿度50%-60%。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冬天注意保温预防感冒,夏季适当降温预防中暑。
4、乳房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利于子宫的恢复。要注意乳房清洁,喂奶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同时预防乳头皲裂,可以在乳头上涂抹羊毛脂软膏。如果出现涨奶情况时,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帮助乳汁排出,以防止乳汁淤积后引起的感染。
5、伤口护理
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伤口或撕裂伤口多于产后3-4日愈合,每天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化脓等情况。洗澡时尽量使用淋浴,避免盆浴,勤换内衣被单等贴身物品,从而预防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剖宫产伤口需避免沾水,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情况。
6、子宫复旧恶露观察
产后下腹部疼痛是因为子宫在收缩,这是正常子宫恢复的过程,产后子宫每日下降1-2cm,约10天降至盆腔内,一般产后6周恢复至孕前状态,可通过按摩下腹部、及时排尿、母乳喂养促进宫缩,若出现剧烈腹痛或恶露异味、需警惕感染。
产后3-4天为血性恶露(暗红色),1周后转为浆液性(淡红色),2-3周后变为白色恶露。若血量突然增多或持续性超过6周,需及时就医。
7、心理护理
产后产妇比较疲劳,体内激素变化,角色转换等因素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产后抑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预防产后抑郁。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家人们也要多包容产妇,照顾产妇情绪、接纳心理上的改变,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心情调理,可以通过和好朋友聊天倾诉、听音乐等方式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8、做好避孕措施
一般来讲,产后6-8周后就可以恢复性生活了。但即使没有来月经,却并不代表没有排卵,因此产后同房一定要做好措施,避免意外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