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尽快消灭创面
尽快消灭创面是处理手部烧伤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最大限度地保存手功能的根本措施。如果创面长期裸露,特别是深Ⅱ度以上烧伤的坏死组织未清除时,易引起感染而使创面加深。若溶痂后任肉芽组织生长,不予植皮,依靠残存上皮细胞勉强愈合,则将发生瘢痕增生、挛缩与畸形。此外创面的存在,还限制了手的早期活动,致使肌肉萎缩、关节强硬等,故优先处理。如果全身情况允许,宜尽早切除或削除手部深Ⅱ度以上烧伤的焦痂或痂皮,进行断层皮移植。早期未能行切痂者,应积极清除坏死组织尽早植皮。一般3周内能消灭创面者,功能恢复较好,超过3周者,容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二)减轻水肿
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渗出增多,局部水肿。渗出液沉积在肌肉、关节囊和关节周围,日久机化,导致重要的弹力组织,精细的腱鞘、筋膜、手内肌肉以及坚硬的关节囊皆被纤维组织所限制,因而发生关节强直、功能障碍,严重者形成“冻结手”。故减轻水肿程度和缩短水肿时间甚为重要。主要措施是早期活动和抬高患肢:手要高过肘,肘要过肩。对手指、掌部、前臂特别是腕部若有环形缩窄性深度烧伤影响手部循环时,应行焦痂切开减压。
(三)早期活动,加强康复治疗
以最大可能恢复手的功能为目的,将早期手术植皮与康复性水浴治疗、体疗器械、局部按摩功能锻炼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
①伤后48小时内,以制动、抬高患肢为主,减轻水肿。
②伤后48~72小时后逐步活动手指关节,切削痂植皮前作手部浸泡,清洗创面,活动关节。
③植皮后8天揭去敷料,检查皮片成活情况,如大部分皮片成活,则开始进行温水浴,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
④术后10天左右利用体疗器械锻炼,并戴弹性手套加强功能锻炼,料理日常生活。加强对手部植皮的保护与功能锻炼,可有效的促进手部功能恢复。
(四)保持手的功能位
腕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第一指间关节屈曲和拇指内收,这种非功能位宜尽早纠正。腕关节于单纯手背烧伤时宜常掌屈,手掌烧伤时宜背屈,全手烧伤时则保持中间位。手背烧伤时,掌指关节屈曲80°~90°,使侧副韧带维持于最长的位置;指间关节伸直或屈曲5°~10°,以避免伸指肌腱中央分腱的紧张和损伤;拇指宜保持外展对指位。为了较好地维持此种功能位,如果烧伤未愈,可采用包扎疗法,手掌心放一团纱布,将手指分开,拇指放于对掌位,包呈半握拳位;如果烧伤已愈,白天强调患者活动,夜间可在手掌位放一小皮球,用绷带包呈半握拳位。
(五)预防感染
创面感染后,深Ⅱ度创面可转变为Ⅲ度,严重者可毁损肌腱或并发关节炎等。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尽快清除坏死组织,及时植皮,消灭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