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带血中 HBV-DNA 含量。方法:选择120例携 带乙肝病毒的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即刻检测到的 HBV-DNA定量结果分为 HBsAg 阳性组(85 例)和 HBsAg 阴性组(35 例),分析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DNA含量。结果:HBsAg阳性组的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带血中 HBV-DNA 阳性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血清HBV-DNA 含量≥108 copies/mL 的产妇的乳汁、新生儿脐带血 HBV-DNA 阳性率及新生儿 HBV-DNA 的 Log 病毒载量高于血清 HBV-DNA 含量<108、<105、<500 copies/mL 的产妇(P<0.05)。结论:HBsAg 阳性产妇存在母婴传播几率,且产妇产后血清HBV-DNA含量较高,因此对于HBsAg阳性产妇需加强监测,在科学指导下完成母乳喂养。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产妇;乳汁;新生儿脐带血;HBV-DNA
中图分类号:R4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20)32-0127-03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目前在我国极为常见,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数据统计显示,孕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直线上升,而母婴传播是引发慢性乙型肝 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因素,20%新生儿通过产后接触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50%是通过分娩传播、宫内感染等母 婴传播感染,为了控制母婴传播,避免产生严重后果,还需 深入探索 HBsAg 阳性与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 血中 HBV-DNA 含量之间的关系[2]。由于母乳喂养是产后 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最常见的病因,因此可检测母乳中和 产妇血清中乙肝病毒含量,从而预测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的几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感染途径,还需注重新生儿脐带 血中HBV-DNA 含量的检测,以便日后更好地阻断传播途径[3]。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带血中HBV-DNA含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10日至2020年1月15日接收的120例携带乙肝病毒的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即刻检测到的HBV-DNA 定量结果[4]分为 HBsAg 阳性组(85 例)和 HBsAg 阴性组(35例)。HBsAg阳性组产妇平均年龄(26.89±5.86)岁;平均孕周(39.86±1.58)周;平均体 重(70.86 ±5.95)kg;平均孕次(2.86 ±1.02)次;平均产次 (1.47±0.29)次。HBsAg 阴性组产妇平均年龄(26.53±5.74) 岁;平均孕周(39.55±1.21)周;平均体重(70.75±5.41)kg;平均孕次(2.55±1.01)次;平均产次(1.56±0.31)次。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产 妇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共同拟定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5]中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诊断标准;单胎妊娠;年龄≥ 20 岁。排除标准:资料不齐全,出现抵抗情绪的患者;合并肝癌、肝硬化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沟通障碍、交流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调查方法:首先对所有入选的待产妇建档,方便后期 随访工作的开展,详细记录待产妇孕检情况、HBV感染史、HBV-DNA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并收集产妇乳汁、血清及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BV-DNA定量检测,鉴别 HBV 感染情况。乙肝两对半检测:分别抽取两组产妇的空腹静脉血 3 mL,进行肝素抗凝,并分离血清,保持 3 000 r/min 速度,离心10min,在检测乙肝两对半时,分为五项: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HBsAg、HBV。使用深圳爱康有限公司提供的 URANUS AE120 型号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 指标,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注意单日质控保证结果的有效性,比色 波长 450 mm。血清标本采集及检测:抽取空腹3mL 非抗凝血液,离心分离血清,3000 r/min,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 HBV-DNA 含量,质控品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动基因扩增仪为AB17300型。循环条件:40 ℃ 5 s、57 ℃ 45 s、93 ℃ 5 s、93 ℃ 2 min。HBV-DNA 含量以>1×102copies/mL为阳性[6]。乳汁标本采集及检测:在产妇分娩后3d内收集乳汁,用一次性无菌容器装取 2 mL乳汁,注意清洁、消毒局部乳房,在收集标本后,保持10000×g离心5min,在1mL无菌生理盐水中加入留取的沉淀物并混匀,再次10000×g离心5min,介入40μLDNA提取液,在充分混匀后,静置10min,再次进行同等方法的离心5min,留取2μL上清液进行PCR反应,并立即进行HBV-DNA含量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标本采集及检测: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后,断脐,在脐带部进行碘伏(2%)消毒,并抽取脐静脉血3mL,保存在试管后送检,分离血清,静置1min,以6000×g 离心10 min状态进行HBV-DNA含量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带血中HBVDNA阳性率;比较不同血清 HBV-DNA 含量产妇的乳汁、新生儿脐带血 HBV-DNA阳性率及新生儿HBV-DNA的Log病毒载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 ± s 表示,用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带血中 HBV-DNA 阳 性率比较 HBsAg 阳性组的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带血中 HBVDNA 阳性率高HBsAg 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1)。
2.2 不同血清 HBV-DNA 含量产妇的乳汁、新生儿脐带血 HBV-DNA 阳性率及新生儿 HBV-DNA 的 Log 病毒载量 比较血清HBV-DNA 含量≥108 copies/mL 的产妇的乳汁、 新生儿脐带血 HBV-DNA 阳性率及新生儿 HBV-DNA 的 Log 病毒载量高于血清 HBV-DNA 含量<108、<105、 <500 copies/mL 的产妇的乳汁、新生儿脐带血 HBV-DNA 阳性率及新生儿 HBV-DNA 的Log病毒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多发的一项传染性疾病,属于DNA病毒,经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多达2.4亿,主要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母婴、体液传播,一旦患病,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对于待产妇而言,可通 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母乳喂养或密切接触时,可通过乳汁传播;二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娩出,可因为吞食阴道分泌物、血液、羊水引起感染;三是妊娠时经过胎盘,发生宫内感染[7]。目前控制下一代乙型肝炎传染的主要措施为阻断母婴传播,有研究表明,产妇乳汁、血液以及新生儿脐带 血是了解传染性 HBV-DNA 含量的最特异、最直接指标[8]。 为了进一步证实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与母婴体内 HBV-DNA含量的关系,笔者将产妇乳汁、血液以及新生儿 脐带血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其相关性。
HBV在胎盘内可通过细胞传递或经血液传递造成宫内传播,主要作用机制为:当胎盘受到HBV感染后,可因HBsAg介导的免疫复合物,促使部分绒毛纤维素样坏死,增加通透性,进而导致病毒穿透胎盘,直接感染胎儿[9]。此外,当产妇进入孕中晚期后,可因为绒毛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滋养层逐渐变薄,促使胎盘屏障更容易被HBV突破,增加母婴传播率,且越接近妊娠期,感染率越高[10]。通过反复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虽无法控制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但可减少宫内感染率,进一步提高阻断 效果,减少产妇HBV-DNA载量。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产妇中,85例(70.83%)HBsAg 阳性,主要是因为孕产妇在妊娠期间代谢旺盛和抵抗力下降,为病毒复制、繁殖提供有力条件。HBV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膜蛋白,人感染HBV后4~7d,血清中出现 HBsAg,且常伴 有 HBV-DNA 存在,并存在于乳汁等体液中[11]。因而乳汁是否可成为传染源也广泛受到学者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HBsAg 阳性组的产妇乳汁及产妇血清 HBV-DNA 阳性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主要是因为 HBV 在复制 周期中可因为病毒分布和体液分布的差异,导致感染率大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乳汁需要量的增加,含有病毒成分血液可渗透到乳汁中,从而导致乳汁HBV-DNA阳性率上升,但在 HBV-DNA 阴性产妇中,结果证实乳汁是相 对安全性,由此说明,即便携带HBV的产妇还是可以安全 进行母乳喂养的,但在哺乳前仍需检测乳汁HBV-DNA含量,以提高母乳喂养安全性[12]。为了防止漏检,还需在注重两者标本检测基础上,配合脐带血检测。本研究中,HBsAg阳性组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主要是因为脐带血含有母体血液成分,存在携带HBV的可能因素,本次结果也证实了通过检测脐带血HBV-DNA能够预测新生儿感染几率,从而尽早接种乙肝疫苗,阻断传播[13]。
HBV-DNA是HBV病毒核心的基因片段,若高病毒载量感染者处于活动期,代表当前存在较高的感染几率,而病毒载量检测也代表病毒的复制状态,本研究中,血清 HBV-DNA 含量≥108 copies/mL的产妇的乳汁、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及新生儿HBV-DNA的 Log病毒载量高于血清HBV-DNA含量<108、<105、<500copies/mL的产妇(P<0.05),说明产妇血清 HBV-DNA 含量越高,乳汁、脐带血 HBV-DNA阳性率越高,相应的新生儿HBVDNA的Log病毒载量也较高,为此还需注重HBV-DNA含量的检测和Log病毒载量的检测,从而准确评判当前传播、感染几率。
综上所述,待产妇产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产后HBV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容易产生母婴传播。而产妇HBV染状态可影响母婴传播几率,为了阻断母婴传播,还需尽早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少增,高梅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检测血清与乳汁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86-87.
[2]宋丽,侯远沛.110 例产妇乳汁HBV-DNA含量与血清HBsAg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45(6):771-773.
[3]卢小娟,罗秋平,汪红艳,等.HBsAg 阳性产妇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 血清中 HBsAg 和 HBsAb 水平分析[J].海南医学,2020,31(7):879-881.
[4]鲍淑华,楼正青,高丽华.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水平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6):977-978.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48(2):151-154.
[6]淑萍,李宝来,王欣.产妇合并不同HBV感染模式产后血清、唾液及乳汁HBV-DNA 载量测定的意义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9):1974-1977.
[7]唐小敏,令狐艳,张丽,等.2118 例住院分娩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分析[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6): 716-720.
[8]张淑仪,黄素然.孕妇与新生儿脐血及对应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7):1025-1026.
[9]谢震宇,潘瑜恩,辛辛,等.234 名 HBsAg 阳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母 婴传播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20,32(3):234- 238.
[10]郭树珍,薛同军.200 例新生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 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75(25):1369-1370,1384.
[11]梁淑兰,邓伟航,李德华,等.产妇血清表面抗原定量与乳汁中乙肝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3):397- 399.
[12]曹璟宜,杨二娜,于爱萍,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血清病毒载量和e抗原表达与乳汁中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传染病 杂志,2016,34(10):582-585.
[13]季红薇,廖燕,赵红艳,等.产妇合并不同HBV感染模式产后血清与唾液及乳汁HBV-DNA载量测定的意义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6):2442-2445.

(发表期刊封面)

(期刊目录)

(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