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正文

【2020年度】心理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发布日期:2021-01-25    作者:郭俊     来源:消化内科     点击: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胃肠手术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在促进其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改善负性情绪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70例胃肠手术患者,并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2组负面情绪、术后机体康复进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本次护理前HAMA、HAMD量表测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量表测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1.43%,对照组为25.71%,P<0.05。结论:对于胃肠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并缓解负面情绪,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关键词:胃肠手术;心理护理;胃肠动力;负性情绪

在胃肠手术中患者脏器需要较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再加上手术中麻醉药物应用和手术操作形成的应激刺激,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使得肠腔当中气体聚集,非常容易诱发术后肛门排气不畅以及腹胀等并发症,这对患者术后机体康复、进食恢复以及生存质量等均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胃肠手术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再加上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等使得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较重,进一步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影响,所以做好胃肠手术患者的科学护理十分关键[1]。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提升依从性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价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心理护理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上升。鉴于此,以下将分析对于胃肠术后患者运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以及在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与负性情绪方面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70例胃肠手术患者,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分组,即观察组:35例,男/女:19/16;年龄32~78岁,均值为(52.6±0.3)岁;原发病:胃癌14例,结肠癌8例,胃淋巴瘤8例,其他5例。对照组:35例,男/女:18/17;年龄33~76岁,均值为(52.5±0.4)岁;原发病:胃癌15例,结肠癌9例,胃淋巴瘤7例,其他4例。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如加强病情监护,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做好管道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同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方法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需要为其营造安静且舒适的疗养环境,确保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同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其简要介绍院内格局以及医护人员的相关情况,对于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和疑问给予耐心细致解答。可向患者讲解院内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技术力量和相关安全保障等,从而提高患者的归属感和康复信心。充分利用与患者沟通的机会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对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根源进行分析,主要总结为如下几点:首先是患者缺乏对病情的了解,因此产生担忧、恐惧心理。其次是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了解,欠缺手术治疗信心。第三是担忧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害怕并发症。第四是担忧自身安危,最后是担忧手术治疗增加家庭负担。所以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要迅速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从而制定个体化心理疏导方案;(2)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并介绍院内技术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相关情况,重点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安全性以及接受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通过运用视频及图片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环境情况,使患者能够对环境有所认知和了解。向其介绍手术体位和麻醉方法等,从而消除其陌生感及紧张感,使患者能够树立治疗信心;(3)可向患者介绍近期同病例成功治疗案例,从而提升其康复信心。引导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给予患者亲情支持和鼓励,并在沟通过程中使患者了解良好向上的心理状态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的重要性;(4)指导患者掌握放松技巧,例如音乐转移注意力练习、放松操或者深呼吸法等来进行自我心理状态调节,从而缓解负面情绪;(5)在手术后应向患者分享手术结果,使患者能够尽快安心休养。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想法以及身体不适感,例如疼痛感、焦虑感等。做好术后巡视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尽快放松身心并确保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针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应给予肯定及鼓励,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积极性与勇气。

1.3评价标准

(1)利用汉密尔顿心理量表(HAMA、HAMD)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测评,得分越高提示负面心理越严重;(2)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机体康复进程指标,如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3)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胃肠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如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等。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AMA、HAMD量表测评分对比

2组患者本次护理前HAMA、HAMD量表测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量表测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HAMA、HAMD量表测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24.35±2.95

20.02±1.13

19.26±2.53

12.26±1.18

对照组

35

24.32±2.98

23.62±2.03

19.25±2.55

17.53±1.26

t值

 

0.829

7.182

0.529

6.305

p值

 

0.529

0.000

0.317

0.000

 

2.2术后机体康复进程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术后机体康复进程指标对比(±s

分组

n

肠鸣音恢复(h)

排气时间(h)

饮食时间(h)

离床活动(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5

13.18±3.95

13.62±4.08

15.62±3.85

22.59±2.95

6.26±1.15

对照组

35

17.79±5.36

19.69±6.38

21.04±5.18

29.58±4.03

8.95±2.63

t值

 

6.308

6.928

8.605

6.352

5.29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出血2例,腹腔脓肿1例,肠梗阻1例,该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11.43%(4/35);对照组:出血3例,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2例,该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25.71%(9/3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胃肠手术患者往往由于缺乏对病情的了解和手术的认知,再加上担忧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效果等,容易出现恐惧、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2]-[4]。患者的负面情绪也将进一步对身体机能以及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等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出现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情况,同时负面情绪也增加了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使得术后并发症率较高,延缓术后机体康复进程。心理护理属于现代医疗模式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属于康复外科中的重要组成单元,通过开展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更好的提升整体护理质量[5]-[6]。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在分析其负面情绪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从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在护理后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同时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以及进食时间等短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胃肠手术患者的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胃肠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并缓解负面情绪,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胃肠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0):125-126.

[2]徐芳.浅谈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9,29(28):208.

[3]杨复丹,付琳琳.心理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息肉切除患者术前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274-275.

[4]郭娟,路伟.浅谈心理护理对行持续胃肠减压术的重要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43,50.

[5]陶雷娟,陈玉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探讨[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15(7):205-206.

[6]杨雪梅.多样性心理护理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22(7):225-226.


(发表期刊封面)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