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糜蛋白酶雾化治疗在新生儿鼻塞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以鼻塞为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儿行单纯糜蛋白酶雾化治疗,实验组患儿行干扰素联合糜蛋白酶雾化治疗,对患儿临床预后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为96.7%(29/30),显效率为3.3%(1/30),有效率为0%(0/30),无效率为0%(0/3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30/3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85.7%(18/21),显效率为9.5%(2/21),有效率为0%(0/21),无效率为4.8%(1/21),治疗总有效率为95.2%(20/21);实验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发热、烦躁、皮疹、窒息、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糜蛋白酶与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伴鼻塞疗效确切,鼻塞、呼吸困难、呛奶、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保障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 鼻塞 干扰素 糜蛋白酶 雾化
新生儿鼻塞是新生儿阶段常见的一种症状及体征,可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而导致鼻腔粘膜发生充血水肿进而导致阻塞等病理改变,患儿因鼻塞张口呼吸,影响睡眠及进奶,干燥空气及粉尘不经过鼻腔粘膜过滤作用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加重对下呼吸道粘膜刺激,加重炎性反应,痰液粘稠,不利于排出及吸收。家属因此产生极大的焦虑感,故需要有效的药物进行及时的控制。本研究旨在研究新生儿肺炎患儿以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时,采用糜蛋白酶与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经临床确诊新生儿肺炎,并有明显鼻塞症状在
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51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呛奶、呼吸困难,部分日龄偏大患儿
存在咳嗽等临床症状,并且对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鼻腔异物或先天畸形等疾病进行排除。采用单纯随机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糜蛋白酶雾化)和实验组(干扰素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对照组21例患儿中有16例为女性患儿,5例为男性患儿,年龄范围1天-22天。平均年龄11.38±7.53天,病程5-10天,平均病程7.38±1.75天。实验组18例为女性患儿,12例为男性患儿,年龄范围1天-27天,平均年龄15.10±9.28天,病程3-8天,平均病程5.33±1.58天。新生儿肺炎合并鼻塞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程度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分析该51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以及常规对症治疗等,雾化于入院当日即开始。
1.2.1 对照组 该组患儿行单纯糜蛋白酶进行治疗,2ml生理盐水加2000U糜蛋白酶雾化,每次20min,q8h。
1.2.2 实验组 该组患儿行干扰素联合糜蛋白酶进行治疗,2ml生理盐水加2000U糜蛋白酶加2万U干扰素,雾化吸入,每次20min,q8h。
1.3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儿的鼻塞、呛奶、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对患儿进行肺部听诊显示正常。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改善显著,肺部听诊显著好转。
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仍有轻微咳嗽、鼻通气欠畅或少许痰,肺部听诊有所减轻。
无效:治疗后患儿均未达以上指标,或者患儿的病情加重。
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鼻塞、呛奶、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2.1.1 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
对照组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鼻塞4.95±1.24日,呛奶3.81±1.17日,呼吸困难4.90±2.30日,咳嗽7.07±1.83日;住院天数7.38±1.75日。实验组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鼻塞3.23±1.01日,呛奶2.87±0.82日,呼吸困难3.10±1.40日,咳嗽5.36±1.32日;住院天数5.33±1.58日。实验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数 鼻塞 呛奶 呼吸困难 咳嗽 住院天数 |
对照组 21 4.95±1.24 3.81±1.17 4.90±2.30 7.07±1.83 7.38±1.75 实验组 30 3.23±1.01 2.87±0.82 3.10±1.40 5.36±1.32 5.33±1.58 t 5.44 3.38 3.47 3.89 4.77 p <0.01 <0.01 <0.01 <0.01 <0.01 |
2.1.2患儿临床结局
对照组患儿的痊愈率为85.7%(18/21),显效率为9.5%(2/21),有效率为0%(0/21),无效率为4.8%(1/21),治疗总有效率为95.2%(20/21)。
实验组患儿的痊愈率为96.7%(29/30),显效率为3.3%(1/30),有效率为0%(0/30),无效率为0%(0/3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30/30)。
实验组患儿的痊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21 18 2 0 1 95.2% 实验组 30 29 1 0 0 100%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不良反应:雾化过程顺利,可配合完成,用药期间及用药结束后均未发生发热、烦躁、皮疹、窒息、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伴鼻塞为新生儿阶段常见疾病,新生儿鼻腔狭小,鼻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可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而导致鼻腔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导致张口呼吸,影响睡眠及进奶,干燥空气及粉尘不经过鼻腔粘膜过滤作用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加重对下呼吸道粘膜刺激,加重炎性反应,痰液粘稠,不利于排出及吸收。加之家属护理经验不足,使新生儿肺炎病情加重,或反复感染、迁延不愈,严重时甚至因张口呼吸致大量乳汁误吸出现窒息,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
糜蛋白酶具有分解肽链的作用,能使粘痰液化便于咳出或吸出,便于吸收。
干扰素属于广谱抗病毒剂的一种,不仅能针对病毒生长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同时还能促使NK细胞等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活力大大增强,从而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糜蛋白酶与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能够对微粒进行细化,并使其作用强度增强,对患儿的肺泡靶细胞产生直接作用,使患儿抵抗力增强,有效消除急性感染,并且有效抑制患儿的局部病变。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51例新生儿肺炎并鼻塞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痊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100%。均高于对照组的85.7%和95.2%。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鼻塞、呼吸困难、呛奶、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糜蛋白酶与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伴鼻塞疗效确切,鼻塞、呼吸困难、呛奶、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保障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亚民,武建国 .重组人干扰素 a1b 滴鼻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6):334-3
[2]杨世杰主编. 药理学 〔M〕. 第2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52.
[3]吴玉厚,吴冰洁,周国利,等 . 干扰素研究进展 〔J〕. 生物学教学,2007,32 (7): 2-4.
[4]孙薇,杨林,贾艳艳,等 . 病毒性肺炎患儿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 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研究 〔J〕. 中国药房,2011,22 (14): 1277-1279.
[5]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 第3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36-429.
[6]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 第4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27-234.

(发表期刊封面)

(期刊目录)

(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