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出现下肢肿胀、增粗、疼痛、局部压痛、皮肤发红或肤色加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那么,为什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此青睐产妇(孕妇)呢?
血流缓慢:静脉血管中的血流变慢,怀孕后期增大的子宫压迫深部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血流缓慢,瘀滞在静脉中。
血液高凝状态:怀孕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中凝血因子会增多,溶解血块的因子会减少,这种状态在产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使血液处于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状态中。
血管损伤:分娩造成的血管损伤,或产妇错过剖腹产手术时机、阴道受伤较为严重而较长时间的躺在床上休养,未能及早起来活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应从孕中期开始
☆经常做下肢的屈伸活动。可以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

☆仰卧床上,抬高双下肢,使两腿交替屈伸,子宫增大后,不便仰卧时,可以侧卧位。先活动一侧下肢,然后翻身,改为另一侧侧卧,再活动另一侧下肢,活动的重点膝关节和踝关节,这样可以降低下肢静脉的压力,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预防深静脉血栓产褥期也需注意
☆产后早期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下肢,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

☆应鼓励产妇多饮水,进食低糖、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适量脂肪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引起的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回流不畅引起的肢体水肿及中风病人的辅助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