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的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氧化供能、合成浆膜,合成激素及胆汁酸等。既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合成代谢和相关生理功能不可或缺因素之一。既然血脂对机体如此重要,今天就和大家浅聊一下“关于血脂的那点事”。
二、如何了解自己的血脂浓度水平:既然血脂对机体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可以说:血脂的水平越高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种物质,只有在正常水平时,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呢?就要进行血脂检测,所谓血脂检测,就是抽取空腹静脉血后(空腹8-12小时),用专用精密仪器测试血液中脂类含量,判断血脂水平是否正常。
关于血脂检测,我院检验科目前开展了: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脂蛋白a ,8项相关检测项目。采用进口检测设备,先进检测方法,为广大群众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

三、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通过检查血清中的脂类,了解机体的血脂水平和代谢状况,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脂质代谢性疾病、辅助诊断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亦可监测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导致高血脂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危害
导致高血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摄入过多(高脂饮食、长期饮酒等)和代谢异常(家族性脂代谢异常、绝经期妇女、缺乏运动等)。
长期高血脂可导致(危害):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脂肪肝、胰腺炎(尤其是TG>5.6 mmol/L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化等。


五、高血脂的预防
1. 生活方式干预(最基础、最有效)饮食调整。
多吃:蔬菜、全谷物、深海鱼(富含Omega-3)、坚果。
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反式脂肪(如糕点、奶茶)。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快走、游泳、骑车)。
控制体重:BMI < 24,腰围(男<90cm,女<85cm)
戒烟限酒:吸烟降低HDL,酒精升高TG。
2. 定期监测
40岁以上:每年测血脂。
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每6个月检查。

六、总结
血脂异常是“隐形杀手”,长期不控制可致心脑血管损害等多种疾病!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是控制血脂水平的基本措施。如发现血脂异常,应进行积极治疗,预防和阻断其并发症产生,治疗用药提倡个性化精准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定期检测是了解和控制血脂水平的关键手段,尤其是高危人群!
健康倡议:“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让血脂不再‘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