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讲堂 >> 正文

焦虑障碍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8-19    作者:     来源:临床心理科     点击:

大家有过焦虑障碍吗?焦虑障碍很常见,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以过度且持续的焦虑情绪为核心症状,可能伴随身体不适及行为改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学习学习:

一、主要类型:

广泛性焦虑障碍:长期、持续地过度担忧日常事物,如健康、工作、家庭等,且这种担忧缺乏明确的现实基础。

惊恐障碍:突然发作的、强烈的恐惧或不适感,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躯体症状,发作时患者常感到濒临死亡或失控。

社交焦虑障碍:在社交或表演场合中,极度害怕被他人审视、评价,担心自己会尴尬或丢脸,从而回避社交活动。

特定恐惧症:对特定的物体、场景或活动产生强烈的恐惧,如高处、动物、飞行等,患者会极力回避这些恐惧对象。

分离焦虑障碍:主要见于儿童,表现为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恐惧,担心依恋对象会遭遇危险或抛弃自己。

二、常见症状:

情绪方面:持续的紧张、担心、恐惧、坐立不安,容易被激怒。

躯体方面: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口干、出汗、手抖、尿频、尿急等。

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对未来充满负面预期,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行为方面:可能会采取回避行为,如回避社交场合、害怕的物体或场景,也可能出现反复检查、过度准备等行为。

三、可能的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焦虑障碍患者,其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能与焦虑障碍的发生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重大生活变故等,可能诱发焦虑障碍。此外,个体的性格特点,如内向、敏感、自卑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四、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以缓解症状。

自我调节: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大家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患有焦虑障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