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是眼睛的“精密后台”,视网膜、视神经、血管等结构深藏其中,一旦发生病变往往早期难以察觉。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就像给眼底“拍动态影片”,通过特殊造影剂和专业设备,清晰呈现眼底血管的细微变化,帮助医生精准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疑难眼病。了解这项检查,为眼部健康“精准把关”!
一、什么是眼底荧光造影?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荧光造影剂,利用眼底照相机追踪造影剂在眼底血管内流动、分布的检查技术。造影剂随血液进入眼底后,在特定光线照射下发出荧光,医生通过动态观察荧光的充盈、渗漏、滞留等情况,清晰判断眼底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阻塞、渗漏或新生血管等异常,为眼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二、哪些情况需要做眼底荧光造影?
当出现以下症状或疾病时,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视力异常:突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或视野缺损。
•常见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监测血管损伤程度)、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判断病变类型和渗漏情况)、视网膜静脉/动脉阻塞、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
•疑似病变: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但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或病变范围。
•治疗评估:眼底激光或手术前后,评估治疗效果及病变进展情况。
三、检查前,这些准备要做好
1、告知病史:检查前需向医生说明过敏史(尤其造影剂过敏史)、是否患有哮喘、严重肝肾疾病、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避免禁忌症风险。
2、停服特殊药物:部分影响肾功能或造影剂代谢的药物,需遵医嘱提前停用。
3、空腹要求:一般无需严格空腹,但过敏体质或高风险人群可能建议空腹2小时左右。
4、其他准备:检查时需散瞳(滴眼药水扩大瞳孔),散瞳后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畏光,建议由家人陪同,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车。
四、检查过程:舒适且安全
1、注射造影剂:在手臂静脉注射荧光造影剂(通常为荧光素钠),注射时可能有短暂发热、恶心感,一般很快缓解。
2、动态拍摄:造影剂随血液流至眼底后,医生通过眼底照相机在不同时间点拍摄眼底图像,记录血管充盈和荧光变化,整个过程约10-20分钟。
3、注意事项:检查时需配合医生指令转动眼球,保持头部稳定,避免眨眼影响拍摄清晰度。
五、检查后,这些细节要留意
1、短暂不适处理:造影剂通过肾脏代谢,24-48小时内尿液可能呈黄绿色,属正常现象,多喝水可加速排出。
2、视力恢复:散瞳效果通常6-8小时后消退,期间避免强光直射,可佩戴墨镜保护眼睛。
3、异常反应警惕:若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发生率极低,医生会全程监测)。
六、为什么说这项检查很重要?
许多眼底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期。眼底荧光造影能早期发现微小血管病变,帮助医生:
•明确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避免漏诊或误诊;
•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如激光治疗的范围、药物使用时机);
•跟踪病变进展,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最大程度保护视力。
眼底荧光造影是眼底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它用精准的影像为眼睛“解密”,让隐藏的病变无所遁形。当医生建议这项检查时,不必过度紧张,积极配合检查才能为眼部健康争取更早的干预时机,守护清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