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讲堂 >> 正文

流感诊断和治疗

发布日期:2019-12-13    作者:     来源:海尔施基因科技 儿科时间     点击:

寒流三番五次的侵袭,是不是已经让你抵挡不住开始一个喷嚏、两个喷嚏、三个喷嚏…。 没错,我们已双双进入冬季——流感流行季。儿童,作为流感的高危人群,其实发生重症感染和死亡的比例比成人更高。现结合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 年版)》对流感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对流感的认识,以更好实现对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性,冬春季更是流感流行和传播的高发季节。

人群对于流感普遍易感,其中年龄 < 5 岁的儿童、≥ 65 岁的老年人、妊娠及围产期妇女、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是高危人群。对于<2 岁的儿童而言,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需要家长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 20~30% 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 50% 左右。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表现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甚至会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多脏器衰竭而最终导致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流感的临床表现:

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对于婴幼儿流感,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流感患者中,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感症状,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对于婴幼儿流感,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流感患者中,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感症状,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流感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流感多发季,仍然有其他病原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存在,特别是部分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能会不典型,因此鉴别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等,除了需要关注患儿的临床表现外,有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也可以帮助临床进行鉴别诊断。而即使是流感病毒感染,也存在着不同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区别, 长春市儿童医院的一篇最新研究显示,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季中,其流行的流感病毒也在不断变化。

该研究使用的是基于毛细管电泳多重 PCR 的呼吸道病原诊断方法 ResP,是一种最新的对病毒进行快速多重 PCR 核酸检测的方法,可一次性鉴定临床最常见的 13 种呼吸道病原,实现对流感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据研究发现,该地区连续几次的流感流行期里,流行的流感病毒实则并不相同,2017 年 1 月流感流行季以 InfA-09 H1 为主,2017 年 11~12 月流感流行季节则以 InfA-H3N2 为主,但在 2017 年年末至 2018 年初的长春地区大范围的流感爆发以 InfB 为主。

普通感冒、流感与肺炎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然而三者间的病情轻重程度、治疗方案都不一样,加上药物治疗的干预通常导致的是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实在难以依赖临床症状就能进行有效诊断,需采用病原学、影像学来帮助进行鉴别从而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 

流感的治疗方案:

隔离和支持治疗: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充分休息,多饮水,营养饮食。

对症治疗: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关措施缓解,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其中儿童慎用中枢镇咳药物。

抗病毒治疗: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 48 小时内,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后,再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match国内临床数据有限,谨慎使用。

流感是儿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但并不容忽视,它发病率高且有出现重症病例的风险,因此其诊断需要严格按照指南并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抗病毒治疗需谨慎,注意与其他病原导致呼吸道感染的鉴别,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防止耐药情况的出现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