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间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之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间骨折保守治疗时间长,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伤后第1年死亡率高达23%~34%;老年髋部骨折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主要指具有骨质疏松症的高龄患者,体质相对较弱,且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梗塞等病史。保守治疗意味着需长期卧床,易产生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相对较高。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在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条件下,早期手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及稳定固定,早期下地活动及功能锻炼,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手术风险较高,存在心脑血管意外可能性较大。


治疗:
1、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有些高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全身情况极差或其他一些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保守治疗常采用的方法有皮牵引、胫骨结节牵引、穿“丁字鞋”等。但保守治疗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死亡率高。
2、手术治疗:1、多针固定;2、髓外固定系统;3、髓内固定系统;4、外固定支架;5、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合并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高龄非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较大的高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对于粉碎性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和合并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其骨折固定不够牢固,失败率较高,骨折易出现不愈合,再次手术翻修概率较大;内固定的失败率在8%-16%,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中甚至高达50%。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相比其他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能够降低机械危险,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对恢复患者行走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内固定术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内固定物的机械支持性较差,骨髂愈合率不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严重,骨折复位相对困难,同时老年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加重骨质流松及出现严重卧床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加速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减少致命卧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人工能关节置换能够降低机械失效风险,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加速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

Case2:M 95y AO/OTA 31-A3.3
专家简介

雷永林
主任医师
骨科一病区主任
毕业于延安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西安培训基地常务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骨创伤微创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骨与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第一届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非公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委员。
擅长:关节疼痛的阶梯治疗,髋、膝、肩关节置换及翻修。骨折微创手术、骨髓炎、骨不连、骨缺损及肢体畸形矫正的手术治疗。国家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2部。
骨科一病区简介
我院骨科一病区是以治疗关节、创伤、骨病、小儿骨科、运动损伤为特色的骨专科病区,是医院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共30名,设置床位45张。全年开展手术700余台,全病区开展无痛关爱病房。治疗范围包括:各种关节疼痛的阶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及翻修、人工肩关节置换,骨结核、成人及儿童恶性肿瘤保肢手术,四肢各种复杂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陈旧性骨折及骨缺损,各种肢体先天性畸形和创伤后畸形矫正,以及关节镜下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半月板切除成形、交叉韧带重建、游离体取出术,并多方面开展微创骨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