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健康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讲堂 >> 正文

烈日当头,警惕高温杀手——中暑

发布日期:2022-08-10    作者:李阳     来源:急诊科     点击:

近期的西安,烈日当头,高温难耐,高温天气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频频刷新记录,高温红色预警更是成为热搜。“热死人”亦不再是高温难耐的形容词,而是真实事件描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8月7日一天,急诊科抢救室便接诊6例中暑患者:

13:30男性56岁,户外工作中突发意识不清30分钟来诊,来院T39.6℃,P155次/分,R26次/分,BP114/52mmHg,深昏迷。诊断:热射病。来院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头枕冰帽、快速物理降温、快速补液、保护器官功能等治疗,患者治疗期间烦躁不安,给予镇痛、镇定等治疗,经过的10小时的积极治疗,患者完全转清醒,病情依然不容乐观,血小板持续减少,且血淀粉酶升高,现已收入综合病区进一步治疗中。

17:10男性58岁,户外工作中突发意识不清1小时来诊,来院T41.0℃,P145次/分,BP135/58mmHg,浅昏迷状。诊断:热射病。经过快速有效的治疗,患者完全转清醒,现急诊科抢救室继续治疗中。

18:20男性51岁,闷热环境休息后头晕2天,加重伴四肢抽搐10小时来诊,诊断:中暑痉挛、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检查结果:肾功:肌酐674umol/,多个器官也存在损伤,给予积极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要求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18:20男性56岁,闷热环境休息后出现全身抽搐疼痛10小时来诊,诊断:中暑痉挛。

19:10男性26岁,高温环境下工作后头晕伴双上肢抽搐2小时来诊,诊断:中暑痉挛。

21:30男性52岁,高温环境下工作后出现头昏、呕吐、四肢抽搐3小时来诊,诊断:热衰竭。

中暑的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或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集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

先兆中暑: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38.0℃)情况较轻的中暑阶段。只要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处,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恢复。主要表现是: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头痛、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

轻度中暑:相对于先兆中暑较为严重,表现为症状持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但经过及时救助处理、数小时内也可恢复,所以中暑也不必过于慌张,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即可。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休克、危及生命。

热痉挛:主要因高温引起大量出汗、水分和盐分丢失引起的电解质平衡失调所致。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及剧烈疼痛,以腓肠肌最为明显,痉挛一般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轻者不影响工作,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数正常。

热衰竭:主要因高温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而致,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慌、多汗、口渴、恶心、呕吐,随后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晕厥、血压短暂性下降、体温多不升高。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热衰竭的比例高。

热射病:多数患者起病急,少数有前驱期,表现为:无力、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和多尿。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体温常在40℃以上,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若体温超高41℃且持续时间较长,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后较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暑了应该怎么办?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冷水、冰水敷,帮助患者冷却体温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面对热射病患者,救治应遵循3个原则: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3.控制躁动和抽搐。

六呼救:意识不清、抽搐、呕吐的患者,应注意清理口腔内异物,禁止喂水,将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护呼吸道,避免呕吐物误吸、窒息。同时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切记!千万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因病人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造成病人体内电解质失衡,如果大量饮水,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加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防中暑怎么办?

1.做好防晒防暑的准备;保持凉爽;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做好夏日防晒。

2.科学饮水,合理饮食:随时饮水,保持人体所需的水分;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清淡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食用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

3.常备防暑药物:蕾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

4.家长应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5.发现早期轻度中暑症状,及时干预。如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劳作一段时间,出现了头晕眼花、疲劳乏力、脸色潮红、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暑症状,应及时休息、清凉、饮水,或送医诊治,短时间内多可恢复。

6.识别危险症状、及时就医。热射病常见的、现场容易识别的重症症状主要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持续劳作后,出现持续高烧、肌肉酸痛、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四肢湿冷等,此时应紧急就医,并适当采取现场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