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凤城医院急救电话:029-86530966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正文

【2019年度】米非司酮联合大剂量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发布日期:2021-02-22    作者:雒淑敏     来源:产科     点击:

摘要: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及大剂量注射甲氨蝶吟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西安凤 城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16例,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3天(50mg/12h) 并接受不同剂量甲氨蝶吟肌肉注射5天,次/日,其中常规组注射量为0.4mg/m2,研究组注射量为1.0mg/m2。比较治疗2周后两 组的总有效率,孕酮、B-HCG及抑制素-A水平,血B-HCG阳转阴、阴道出血及包块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1.38%阳.72.41%),孕酮、B-HCG及抑制素-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血B-HCG由阳转阴,阴道出 血、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15.52%阳.2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米非司酮口服及甲氨蝶吟大剂量注射疗法能够促使血清B-HCG、孕酮等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阴道出血和包块可更快消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是异位妊娠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吟;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对女性生殖及心理健康的危害临床较为明 确[1],针对这一孕卵着床于子宫腔外的异常现象,临床多采 取药物治疗方案,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性激素拮抗剂为米 非司酮,而抗代谢类药物当选甲氨蝶呤[2]。本研究比较甲 氨蝶呤不同注射剂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西安凤城医院收治 的11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 停经时间37〜55 d,包块直径1.8〜4.0 cm。采用单双 号分组法将其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两组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得西安凤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每12h空腹口服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50mg,用药1h内避免进食,连续用药3天。同时,每日肌肉注射一次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462),常规组 注射量为0.4 mg/m2,研究组注射量为1.0 mg/m2,均连续注射5 do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孕酮、0-HCG及抑制素-A水平,血0-HCG阳转阴、阴道出血及包块消失 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以用药 2 周临床症状完 全缓解,实验室及超声检查提示0-HCG转阴、包块消失 为显效;以临床症状有所缓解,0-HCG水平回落,包块体 积缩小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伴恶化现象视为无 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采用X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58

32(55.17)

21(36.21)

5(8.62)

53(91.38)*

常规组

58

27(46.55)

15(25.86)

16(27.59)

42(72.41)

注:与常规组比较,P < 0.05

2.2两组孕酮、B-HCG及抑制素-A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孕酮、0-HCG及抑制素-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孕酮、0-HCG 及抑制素 -A 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常 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血B-HCG阳转阴、阴道出血及包块消失时 间比较

研究组血0-HCG阳转阴及阴道出血时间更短, 包块消失时间更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血细胞

表3两组患者血B-HCG阳转阴、阴道出血停止及包块消失时间比

较(x士 s,d)

组别

例数

血0-HCG转阴

阴道出血

包块消失

研究组

58

21.48±5.19*

14.81±3.68*

26.32±7.39*

常规组

58

27.93±6.37

18.19±4.31

30.62±8.10

注:与常规组比较,*P < 0.05

 

减少、肝功能异常、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研究组共9 例 15.52%),常规组共 17 例(29.3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3 讨论与结论

异位妊娠,即孕卵着床于子宫腔外的异常现象,临床 以输卵管妊娠居多。值得注意的是,输卵管不同于子宫腔,并不具备孕卵生长和发育的环境,伴随着孕卵直径的扩 大,输卵管达到扩张极限势必会破裂,引发更大程度的损害,故在发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异常妊娠现象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查明缘由。同时,建议广大育龄妇女在 停经后及时进行检查,一方面排除异位妊娠,一方面对胎心、胎芽的生长情况予以观察,确保优生优育质量。

当前,保守药物方案仍是异位妊娠的主要治疗手段, 伴随着医药学科的发展,可用于异位妊娠临床治疗的药物品类不再单一化,但药物的药效及安全性仍有待大规模研 究加以印证。米非司酮是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的常用药物,是典型的性激素拮抗剂。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类药物,主要用于抗肿瘤活性,可通过抑制二氢叶 酸还原酶的活性,在四氢叶酸的合成过程中发挥阻碍作 用,达到遗传物质合成断链目的,故可阻断包块滋养细胞 继续生长、破坏绒毛,实现异位妊娠的治疗,该药在临床的 应用亦极为普遍。大量研究证实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 用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可靠[4-6],但关于甲氨蝶呤的注 射剂量、注射频次并未达成一致,争议的焦点集中于多次 0.4 mg注射与单次1.0 mg注射[7]。有鉴于此,本研究对甲 氨蝶呤不同给药剂量联合米非司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 行了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叫用药2周后,两组孕酮、0-HCG 及抑制素 -A 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佳 P < 0.05),这主要是因为甲氨蝶呤的大剂量注射保证了 血药浓度,作用于异位妊娠包块的药效更强,有利于加快 胚胎组织灭杀进展,同时配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激素分

 

表2两组孕酮、B-HCG及抑制素-A水平比较(X 士 s)

组别

例数

0-HCG(IU/L)

孕酮(ng/mL)

抑制素-A(ng/dL)

研究组

58

治疗前

1 387.81±417.87

8.18±3.10

296.57±57.41

 

 

治疗后

226.86 ± 169.42"

4.01±2.76"

137.86 ± 52.78"

常规组

58

治疗前

1415.21±401.50

8.40±2.97

303.64±58.17

 

 

治疗后

528.43±204.52*

5.42±3.28*

170.89±65.89*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 < 0.05

药物保守治疗,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心功能,纠正异常的临床指标是治疗重点。临床可选择的药物较多,以应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为主,其中胺碘酮应用广泛。该药是苯 呋喃类的一种衍生物,属多通道阻滞剂类用药,在应用后 可发挥理想的钠通道阻滞效用,患者缺血的心肌状态得以 有效的调节,使血管扩张,还能促进患者心率减慢 [7]。而且应用胺碘酮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心功能,特别是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效果理想。胺碘酮的有效成分可抑制机体 钾离子的外流,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长,同时能够对 钠通道进行阻滞,使细胞激动传达延缓;而且该药能够调 节患者的心肌细胞代谢,最大程度保护细胞机能完整性,有效清除自由基[8]。门冬氨酸钾镁同样常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该药属于抑制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主要成分为门冬氨酸钾盐与氨酸镁,其中门冬氨酸具备较强的细胞亲和力,可强化心肌细胞中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水平。钾、镁离子属于阳性离子,能够参与细胞酶活化、新陈代谢,此钾离子、镁离子的补充需要同时进行。门冬氨酸钾镁具备理想的细胞亲和度,药物有效成分到达细胞,可促进镁 离子、钾离子浓度上升,对避免发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使局部电解质微环境改善,强化心功能。本研究结果发现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后EF 及CO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hs-CRP、FT3及BUN 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各项临床指标。

参考文献

[1] 晋辉,郑海军,王艳艳.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

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 (10):1561-1563.

[2] 维尼拉•肖凯提.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2018,8(6):46-48.

[3] 叶达平,王力.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14,3 ( 31 ): 3478- 3479.

[4] 丁桂根,陈真祥,陈莹.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21(10):75-76.

[5] 乔艳丽.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16( 4 ):448-450.

[6] 冯圣娇,陈鹤.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 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 18(3):354-355.

[7] 贾爱玲.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018,7 ( 7 ): 1250-1251.

[8] 王艳英,王荣军.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49(65):81.


(发表期刊封面)

(期刊目录)

(原刊论文)